九年级物理133《摩擦力》教案.doc

九年级物理133《摩擦力》教案.doc

ID:56822389

大小:4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14

九年级物理133《摩擦力》教案.doc_第1页
九年级物理133《摩擦力》教案.doc_第2页
九年级物理133《摩擦力》教案.doc_第3页
九年级物理133《摩擦力》教案.doc_第4页
九年级物理133《摩擦力》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133《摩擦力》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九年级物理13.3《摩擦力》教案作者及工作单位赵县第四中学高永强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2.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摩擦了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最基础的知识,力学中重要的台阶的台阶,它是今后学习运动和力、二力平衡衡衡、压强、浮力等概念规律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有关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学生通过前面各章节物理学习,已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和二力平衡的有关知识,摩擦力与前面所学的弹力、重力有联系也有区别,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与各种活动密切相关,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让学生通过

2、探究进一步认识摩擦力及其大小的影响因素,课堂中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通过探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二个因素;并通过具体事例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科学世界”板块主要由学生自主阅读学习,通过完成练习进行反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来源:Zxxk.Com]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因素。过程与方法: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来源

3、:学科网]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如何测出摩擦力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在骑着自行车上学的路上,不登时自行车会自己停下来,让学生说出停下来的原因。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说出来。列举这样的事例,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能很自然的引出摩擦力这个词语。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2、新授活动1:认识摩擦力   活动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活动3: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三、交流提升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让学生根

4、据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交流出摩擦力的定义。 1、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略)   根据力的三要素,让学生说出摩擦力的三要素 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         有关。思考:(1)、怎样改变木块的压力大小?(2)、用什么工具测摩擦力?怎样测?(3)、用到什么科学方法?原理:  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学生总结探讨 加深巩固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从而引出摩擦力的大

5、小?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预计效果        加深巩固   板书设计板书1.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方法: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减小方法:减小压力或降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接触面彼此隔离开等。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

6、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完整地体会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摩擦力与前面学过的相对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实验方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小组每个成员的通力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争论“摩擦好不好”,使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加

7、强了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