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805051
大小:8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12
《组合体及表面连接关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案首页格式要求2009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参评组别:B组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教案 专业分类:机加工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与表面连接关系Word资料.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机械制图授课章节(教学课题)§5—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与表面连接关系授课时数2授课日期2009年*月*日周次*教研组长审批教学班级0901数控班年月日教材名称及版本《机械制图》(第五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媒体(含教具)多媒体
2、课件、一对三角板、圆规等教具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的概念,同时还要掌握组合体中各基本体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与学生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思维和形体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平面体间的组合、曲面体间的组合及平面体与曲面体间的组合的连接关系。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表面连接关系;由于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表面连接关系是本节主要基础知识,又是本章的核心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容(组合体视图投影、相贯线及截交线等)的学习。难点:各基本体间连接处的画法特点。组合
3、体中各基本体间连接处的画法比较复杂且抽象,对于目前技校学生空间立体概念比较模糊,理解和转换知识的能力较弱,故把它作为难点来突破。教学对象分析由于技校生源绝对部分为初中毕业,机械制图基础相对薄弱,立体空间概念认识比较模糊。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是老师单纯地讲授知识,而是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培养他们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由于《机械制图》(第五版)教材已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调整,为使这部份容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掌握,同时保持思维的流畅和连贯,本节在讲授过程中先补充了形体分析法的相关知识。Word资
4、料.教学环节教学容设计设计意图(目标)复习旧课(约5分钟)1、复习轴测图的基本知识,2、例:分析零件的组成?(用形体分析法)主要通过实物教具演示来复习旧知识,为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作准备(补旧引新),引入形体分析法。导入新课(约10分钟)主要以设置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回答例题中零件各部分的接触形式:1、支承板与底板的关系?2、底板上的孔是怎样来的?以设问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思考,以此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边问边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学习,从中理解并指出它们的共性(组合方式)。新课教授(约50分钟)1、通过教学模型(或课件)
5、来提出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叠加类:两个基本体的表面互相贴合在一起。切割类:被若干平面切割而成。注:任何一种基本组合体的组合方式都存在一定的连接形式,如:在教学中注重采用直观式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特别对于重点、难点部分,都用模型反复演示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从而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利用模型演示有利于从人的视觉强化刺激,加深学生的印象Word资料.1、利用现实中的一些事例:搭积木、砌台阶等,来启发学生对于组合体的认识。2、提问: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是否有发现各积木块中它
6、们的表面接触关系有何不同?(1)共面——相接(两基本体以平面的方式相互接触):理解它们的分界线。注意点:a、表面相接共面:当组合体上两基本体的表面相接平齐时,在视图中两表面的投影之间不画线,图示举例说明:b、表面相接不共面:当组合体上两基本体的表面相接不平齐时,在视图中两表面的投影之间应有线隔开,图示举例说明;(2)相切当组合体上两基本体的表面相切时,在相切处不应画线,图示举例说明:(3)相交当组合体上两基本体的表面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线(相交线),图示举例说明:a、平面体与平面体(曲面体)相交b、曲面体与曲面体相交和
7、理解,从而对难点知识的突破。巧设课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是不是两基本体的表面相切时,在相切处不存在分界线,在其他视图的投影也不画分界线?(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举例讲解:特殊情况下,当公共切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应画出分界线。想一想:相交线画法特点及与相切画法的区别?结合演示,对难点问题进行强化。Word资料.课堂练习(约20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补画表面交线):1、2、3、精选课堂习题,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对当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查,增强了课堂学习的效果。老师还可以据此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容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开展
8、教学做到心中有数。课堂小结(约4分钟)师生共同回答以下问题:1、基本组合体的组合方式有哪几种?2、在各种组合方式中它们的连接关系有哪几种?3、各表面连接关系的特点?4、组合体中连接处的画法?主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和反馈的问题,通过课堂小结来深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对本节重点、难点容加以巩固。课后作业(约1分钟)1、复习本节容,预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