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答案.doc

南京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答案.doc

ID:56781885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10

南京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答案.doc_第1页
南京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答案.doc_第2页
南京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答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南京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附:参考答案一、(30分,每小题3分)1.A(B.叨tāo;C.栖qī;D.锲qiè)2.B(A.宣泄;C.万劫不复;D.关怀备至)3.B(A.“邂逅”中就包含“偶然”的意思,“偶然”多余。C.“夭折”的意思是“未成年而死”,对百年老树,不能说“夭折”。D.“管见”,谦词,表示自己的见识浅陋)4.A(B.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用错了对象。C.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D.“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人民疾苦”)5.D(A项将“用过的”三字删去。B

2、项“先例”的意思是已有的事例,“先例”不能“首开”。C项在“平均年龄”前加“队员”)6.C(先分后总,“诗和梦”前后呼应)7.C(《琵琶记》的作者是高则诚,《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8.C(应是思亲怀乡,夜不能寐,倍感秋夜漫长)9.D(应是由隐至显,卒章点破归思)10.A(说“雪后的情景”不妥,这里并未描写“大树”等雪后的情景,只是写血被“大树”等所吸收)二、(18分,每小题3分)11.D(应是气量、胸襟)12.A(A.故吾惧其死也: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

3、他”;秦王恐其破璧:同上。B.认者得牛而送还: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C.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D.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可不译;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13.D(应是刘宽陪客坐。A.驾:系牲口于车。如作为“车”释只能是帝王之车的

4、总称。B.齐,整、整治)14.B[类:相似;容:允许;脱误:(言语行动有)错误;见归:归还给我]15.C16.D(应是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译文]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他步行而归。过了一会,指认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怎么样处罚。”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

5、计较。延熹八年,朝延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太守。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刘宽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属吏犯了过错,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显示羞辱,终归不对之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推让给下属。有时出现了灾异,则引咎自责。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中,看见老年人就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天天

6、地改善。—67—熹平五年,代许训担任太尉。灵帝很爱好学术文艺,每次召见刘宽,常让他讲解经书。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灵帝问:“太尉是醉了吗?”刘宽仰起头回答说:“臣不敢醉酒,但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忧虑如醉。”灵帝很重视他的说法。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隔了好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客人忍不住,骂说:“畜生。”刘宽即刻派人去探视这个仆人,怀疑他定会自杀。并对身边的人说:“他是个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死。”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

7、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官服。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国内的人都称他是长者。三、(12分,每小题3分)17.A(题干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初前苏联核专家的认识,应根据“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存在着某种关系”来理解判断,B、C、D俱非当时的认识)18.C(题干指的是“最初试验研究”,当根据“后来他们和地震专家一起……研制出了能引发地震的‘地震武器’”来理解判断。地震专家并未参与“地震武器”的制造,故A项错;当时未

8、发现地下核爆炸也有消除地震的作用,故B项错;既然未发现地下核爆炸有消除地震的作用,当时所制造的“地震武器”也就不可能用于消除地震,故D项错)19.D(地震应力是一种“积蓄着”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力,不向四处传播,末段中谈到应力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也表明不向四处传播,因而地震应力与地下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和张力不可能必然相遇,故A项错;文章只是谈地震应力在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和张力的作用下被“抵消”或加强,并未谈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和张力之间的关系,也未谈地震应力对这两种力的影响,“三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