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413321
大小:6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23
《八年级数学上册 15.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第1课时)教案 (新版)沪科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会用定理及推论解决简单问题;(重点)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3.培养学生探究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如何规范证明题书写格式等学习方法.(难点) 一、情境导入如图,墙上钉了一根木条,小明想检验这根木条是否水平,他拿来一个测平仪,在这个测平仪中,AB=AC,BC边的中点D处挂了一个重锤,小明将BC边与木条重合,观察此时重锤是否过A点,如果过A点,那么这根木条就是水平的,你能说明
2、其中的道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等边对等角【类型一】利用等边对等角求角度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A.65°或50°B.80°或40°C.65°或80°D.50°或80°解析:当50°的角是底角时,三角形的底角就是50°;当50°的角是顶角时,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得底角是65°.故选A.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一个内角,则这个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要分两种情况讨论.【类型二】利用方程思想求等腰三角形中角的度数如图,△ABC中,AB=AC,∠A=36°,BD是AC边上
3、的高,则∠DBC的度数是( )A.18°B.24°C.30°D.36°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求出∠C,再在△BCD中可求出∠DBC的度数.在△ABC中,∵AB=AC,∴∠C=∠ABC.设∠C=∠ABC=x°,∵∠A=36°,∴x+x+36=180,解得x=72,∴∠C=72°.∵BD是AC边上的高,∴∠BDC=90°.在△BDC中,∠DBC=180°-90°-72°=18°.故选A.方法总结:关于三角形内角度数的计算问题,可以把其中的某个角设为未知数,并把另外两个角用这个未知数的代数式(或已知数据)表示,然后根据三角形内
4、角和定理建立方程可以求解.探究点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如图,在△ABC中,AB=AC=10cm,BC=12cm,S△ABC=48cm2,点D为BC的中点,DE⊥AC于点E,则DE等于( )A.5cmB.4.8cmC.2.4cmD.2cm解析: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连接AD,根据D为BC的中点可以得到CD=BC=6,AD⊥BC.又S△ABC=·AD·BC=48cm2,BC=12cm,可得AD=8cm.因为DE⊥AC,因此S△ADC=AD·CD=AC·DE,即AD·CD=AC·DE,从而可得DE=4.8cm.故选B.方法总结:本
5、题主要考察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是常作的辅助线,作出辅助线后容易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探究点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________度.解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60°,根据CG=CD可得出∠CDF的度数,再根据DF=DE,最后即可得出∠E=15°.∵△ABC为等边三角形,∴∠ACB=60°,∵CG=CD,∴∠CDG=30°,∵DE=DF,∴∠E=15°.故答案为15.方法总结:等边三角形
6、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在本题中,这三个定理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在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中欲求角的度数,与等边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中角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三、板书设计本节课由于采用了直观操作以及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因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掌握较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不足之处是少数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理解不透彻,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作业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