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04695
大小:4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6-10
《为孩子架起一座学好数学的桥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孩子架起一座学好数学的桥梁—《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课例旬阳县城关二小周玉根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版六年级(下)教科书第38—39页“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利用比例的知识,同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又是教学比例的现实素材。教材在这部分的编写,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放大和缩小》与“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相融合,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模式:观察积累——操作发现——运用拓展的教学模式。激发兴趣,通过观察一些实物和有趣的现象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
2、不同的操作材料(模型、实物或教具等),让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叠一叠、画一画、移一移的过程中,通过眼睛、耳朵、手指等多种感官的协同合作及其它同学的相互配合去发现几何形体的特征,把由观察获得的初步的感性认识推向深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操作去发现规律,并在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体会学习的乐趣。运用拓展:主要是用刚学到的知识和发现的规律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培养并发展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情况:1、学生已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相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具有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本知识。 2、学生具有生
3、活中的放大、缩小的感性认识,认为图形由小到大视作放大,由大变小视为缩小,但与数学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求每条对应边按相等的比来变化有很大的差距。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2.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3.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的放大、缩小。教具准备:电脑课件、直尺、方格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
4、问题1.同学们喜欢照相吗?那么我们这么大的人怎么会装进相机呢?2.电脑课件呈现课文插图。问: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物体的放大与缩小”的问题。(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教学例4。 (1)出示图形。要求按2:1画出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①“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教师说明:按2:1放大,也就是把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图形的2倍。②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呢?斜边是不是原来的2倍呢?怎么证明?(量一量,比一比。)③画一画。请同学们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画在
5、课本第125页的方格纸上,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2)讨论。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①分小组讨论、交流。②汇报讨论结果。(要点:形状相同,大小不一样。)2.练一练。(教师过渡语:图形有放大,那就会有缩小。)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画画看。(1)“按1:3缩小”又是什么意思?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按1:3缩小”就是把图形的各边长度缩小到原来图形的。(2)学生尝试画一画。(3)展示学生的作品。(4)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要点:形状相同,大小不一样。)3
6、.课堂小结。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大小变了,形状不变。)4.完成巩固习题。看看你学会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课件出示)5.课中小游戏:把刚才这张画面放大或缩小。(调动学生上台操作)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1.完成第58页的“做一做”。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那就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第58页的“做一做”吧。(1)学生独立练习,在书本方格图上作画。(2)教师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2.完成练习九第1、2题。第1题:找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
7、。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与同学交流。四、汇报交流,总结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的形状不变,对应边的长度发生变化,图形的大小也随之发生变化。)五、推广应用,拓展延伸图形的物体的放大与缩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想想看,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一知识呢?(让学生多举实例)第一上教后反思: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课堂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操作学具,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先,学生的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