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ID:5630230

大小:3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20

浅谈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_第4页
浅谈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内容提要:本针对传统中学政治教学的状况,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积极实践探索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思想政治需要培养创新精神,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成才的需要。在堂教学中,主要通过三种模式培养创新精神:一是创设问题情境,设问启发,开启学生的思维;二是优化教学方法,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氛围;三是营造民主气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堂上活起。关键词:初中政治学生创新精神浅谈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内容提要:本针对传统中学政治教学的状况,根据素质教育的

2、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积极实践探索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思想政治需要培养创新精神,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成才的需要。在堂教学中,主要通过三种模式培养创新精神:一是创设问题情境,设问启发,开启学生的思维;二是优化教学方法,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氛围;三是营造民主气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堂上活起。关键词:初中政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长期以,现行的中学政治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上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

3、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这种政治只能把学生教育成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或高分低能之人。而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高分低能的人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江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研究题。一、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分析1、培养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江

4、主席在1998年6月1日接见“两院”院长时指出:“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这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的重要特点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一些记忆性的脑力劳动将由电脑代替,而人的主要优势是创造。为了使我们的学生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非常注意创造力的发展,在帮助学生掌握政治基本知识的同时训练大脑,使我们的学生有真才实学,有高超技能。2、培养创新精神是学生成才的需要。荣获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科学家朱棣认

5、为:“创新精神是很重要的,中国学校过多强调学生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创新精神则显得明显不足。”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未的社会将由“学历社会”转到“能力社会”。未社会最需要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最值钱的不是学历而是创造力。政治考100分的学生并不是最受欢迎的学生,“合格+特长”的学生才是最受欢迎的学生。“高分低能”的人终将被历史所淘汰。我们的学生是未人

6、,未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二、在思想政治中创新精神培养的几种模式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发展个性和创造性潜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以改革堂教学为突破口,要把以讲解教材、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增长经验、发展创新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把传统的“我讲你听”的堂教学改革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民主协商的堂教学。在这里,针对初中政治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谈谈体会。1、创设问题情境,设问启发,开启学生的思维。心理学的研究表

7、明,思想总是由问题所引起,是同解决问题形影相随的。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化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要靠思维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活动,按照一定程序展开或收缩。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导向主要通过提问调控,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对学生具有制约作用,而学生思维是否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提问题的内容和结构。问题的提出在语句结构上对学生的回答方式和内容不应有严格限制,不要形成像“是”或“不是”标准化格式。提问应注重了解学生看待、研究问题的方式和想法,避免老师个人的明确倾向,有意无意将自己对事物的概念定义和分类方式暗示学生。例如,像提出“对这

8、个结论你怎么想,怎么看?”“为什么不这样”的暗示问题。当然,教师在堂上设问要有指导性,使学生的回答有连贯性、系统性;设问还要有深度,使学生真正做到发现问题的实质,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比如我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过去政府提倡“要想富,少生孩子多养畜”,可如今在内蒙古锡林郭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