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案例评析.doc

《中国石拱桥》案例评析.doc

ID:56292867

大小:1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09

《中国石拱桥》案例评析.doc_第1页
《中国石拱桥》案例评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国石拱桥》案例评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钱梦龙老师在讲《中国石拱桥》时,在首尾两个环节中运用了教学挂图《赵州桥》。  首先看课始的那个环节。(例见《语文学习》1993.3.11)  钱老师第一个环节便是出示《赵州桥》教学挂图,要求学生先不看书,说清楚图上所示的大拱与四个小拱的位置关系。学生积极发言:  “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  “大拱的两边的顶部共有四个小拱。”  “桥身的左右两边有两个小拱。”  “大拱的两端各有两个小拱。”  “大拱的两端的上面各有两个小拱。”  根据学生所述,钱老师一一在黑

2、板上描绘其形,可是没有一种能与教学挂图相符合。  钱老师示意学生看书:“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继而师生一起讨论句中的“肩”与“各”为什么用得准确……  再看课末的那个环节。(例见《语文学习》1988年第10期P4)  钱老师最后利用教学挂图《赵州桥》布置学生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教学挂图《赵州桥》。在布置作文时,钱老师又“挑”起一点小小的争论,他问学生:这篇文章应该先从哪里写起?师生的讨论也很热烈。    [评析]  挂图,是教学的“道具”之一。  涉及语文课文的教学挂图,在课堂上的主要用途,是直观地印

3、证、解释课文的某些内容。  但在此教例中,教学挂图却被创造性地、巧妙地使用。  第一种用法是很巧妙的,它妙在具有“激发性”。教者把它运用于“求证与证明”之中,教学的序幕一拉开便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解答”与课本所说的一致,都希望尝到这一片成功的喜悦,从而跃跃欲试,议论纷纷。于是,消极的、被动的、受压抑的教学气氛不复存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童趣一下子得到发挥。  第二种用法更加巧妙,它妙在具有足够的“训练性”。教者把它运用于“相似与不是”之间——图、文内容相似但写作时又不能照搬,从而设置了一

4、项很有力度的综合性的读写训练。学生必须调动大量的旧知识来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教学挂图《赵州桥》,但同时又不会觉得难度太大而无法攀登,因此写作的专注力和创造性都会跃入最佳状况,深层次的读写思维活动在同学们中间顺畅地进行。  尽管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挂图的使用频率相当低,甚至许多教师根本没有运用教学挂图来稍微活跃一下课堂教学的气氛和给学生一点新奇,但从此教例中我们仍可深深体会到,我们不仅要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具和挂图,还要提倡艺术地使用教学挂图,使之为增加课堂教学效果而放光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