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研究

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研究

ID:5626509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0

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研究_第1页
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研究_第2页
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研究_第3页
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研究_第4页
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4年11月~2013年6月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91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报告中,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占56.25%)和中药注射液(占17.71%),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

2、21(2013)12(a)-0170-03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在我国每年约500万例患者因为ADR而入院治疗,有19.2万人死于ADR[1]。为了解本院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本院ADR监测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本研究对本院2004年11月~2013年6月收集上报的91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选取本院收集并通过网络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91例ADR报告。1.2研究方法按照患者基本信息、引发ADR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累

3、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主要临床表现、ADR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药品分类参照《新编药物学》[2]进行分类。2结果2.1患者基本信息的分析91例ADR报告中,男性50例,占54.95%,女性41例,占45.05%,男性多于女性;年龄最小者4个月,最大者84岁,发生人群以≥41岁的中老年人及总例数2.5ADR的转归91例ADR报告中,痊愈79例(占86.81%),好转11例(占12.09%),未好转1例(占1.10%),无后遗症及死亡病例。2.6ADR报告的类型91例ADR报告中,一般ADR者80例(占87.91%),严重ADR者5例(占5.5%),新的一般ADR者6

4、例(占6.59%)。2.7ADR报告来源情况的分析591例ADR报告中,住院部86例(内科系统60例,外科系统26例),占94.5%;门诊5例,占5.5%。按报告人职业分类,医师报告86例,药师报告5例,无护士报告病例(表4)。表4ADR报告来源情况的分析3讨论91例ADR报告中,男性略多于女性,但差异不大。从年龄分布看,ADR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其中,以≥41岁的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多,达到59.35%,分析其原因,主要因为中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体内药物清除率降低,同时常伴有1种或多种基础疾病,用药品种繁杂。因此,对于中老年患者的用药更应综合考虑各种

5、因素,密切关注可能引发的ADR,进行个体化给药并做好用药监护,减少因ADR给患者造成的再次伤害[3]。  从ADR报告的来源分析,来自住院部的报告例数多于门诊,内科系统报告例数多于外科系统。由于门诊报告例数少,可能存在漏报现象。发生漏报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门诊患者在家服药,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长期自行服用非处方药,由于缺乏有关知识,发生ADR不易被发现,或者被误诊成其他疾病;②同时有多种疾病患者,ADR发生时被基础疾病掩盖;③因ADR不严重而被忽视,发生后不主动告诉医师[7]。从报告人职业来看,医师报告86例,药师报告55例,无护士报告病例。医疗机

6、构是ADR上报的主体,医师、药师、护士都有上报ADR的义务。本院药师上报告的ADR例数少,提示本院配备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服务,加强ADR监测是非常必要的。护士是患者用药后的密切观察者,应加强用药监护,积极上报患者用药后发生的ADR。ADR的监测和报告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此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医、药、护三者的积极参与,本院虽然制订并实施了上报ADR的激励措施,但仍须进一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宣传和培训,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消除误解,走出误区,提高报告和监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漏报率,特别要关注特殊人群(小儿、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患者等),特殊药品(新药

7、、中药注射液等),潜在ADR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和新的、严重的ADR的上报工作,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上市药品的再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8-10]。[参考文献][1]谢金洲.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399.[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黄华,彭其胜,胡海波.重庆市涪陵区2家医院2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6):535-537.[4]松万芳,李娇菊.我院97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J].云南医药,2011,32(5):540

8、-542.5[5]袁穗榕.16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