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学生设疑能力的培养(共1578字).doc

地理教学中学生设疑能力的培养(共1578字).doc

ID:56252614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5

地理教学中学生设疑能力的培养(共1578字).doc_第1页
地理教学中学生设疑能力的培养(共1578字).doc_第2页
地理教学中学生设疑能力的培养(共1578字).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地理教学中学生设疑能力的培养(共1578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理教学中学生设疑能力的培养(共1578字)一、指导设疑方法初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思维能力,也正日益发展着,但思维水平有限。因此,学生设疑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学生的设疑能力与他们的学习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应通过指导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设疑能力。应向学生指出以下几点学习方法:①学习时要注意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不能把地理知识割裂开来,孤立地看待问题而影响设疑的灵活性。②要善于对地理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以提高设疑的深刻性。③对所学内容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如顺向、逆向、求同、求异、发散等思维方式,以展开广泛的设疑。由于人的思维具有广泛

2、性的特点,因此,设疑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求因法、类比法、假设法、逆向法、发散法、探究法等。教师经常运用这些方法做范例,对学生掌握设疑方法能起到潜移no默化的作用。如对于冬天北美洲北冰洋岸的寒冷气流可以长驱直入到达墨西哥湾沿岸一现象,可启发学生用求因法设疑:冬天北冰洋沿岸的寒冷气流为什么可以长驱直入到达墨西哥湾沿岸?世界上还有那些地区会有这些现象?又如对于影响气候的因素,可启发学生用假设法设疑:如果地球不自转,世界气候会如何?如果太阳始终直射在赤道上,世界气候会如何?如果地球表面是均一的,世界气候又会如何?二、教师主动留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着

3、不讲完,不讲完的东西就好比学生思维的'引爆管',学生马上在思想中就会出现问题。”通常教师都是挖空心思的讲解,其实这在一定意义上却起到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将一些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可起到较好的作用。如在讲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时,教材中讲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属于非地带性因素。这里我有意不讲清海陆分布与海陆位置、地形起伏与地形高度的变化之间的区别。学生看书后,经过认真思考,便提出了问题:距海远近的变化导致了经度地带性的产生,为什么海陆分布却属于非地带性因素?高山垂直自然带属于地带性现象,为什么地形起伏却属于非地带性因素?三、兴趣引导设疑“兴趣”是

4、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石。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会锲而不舍的去追求,去刨根问底。学习的兴趣也是如此,如果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有兴趣的人和事设置问题材料,那么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一部分内容时,就利用学生都对日食月食现象的好奇心理,针对日食月食我让学生提出对地球运动感兴趣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很活跃,问题也很多:为什么会有日食月食呢?是不是与地球的运动有关?如果与地球的运动有关,那地球的运动又是怎样的?等等。通过学生这样的思考提问,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好多问题就在学生的自主提问和思考中解决了。四、情境激发设疑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创造情景,激发学

5、生的设疑思维。因为问题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是开启人们探究心灵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不会有获得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的欲望,因此,问题是生长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的种子。比如:在学习“大陆漂移假说”一课时,我有意让学生观察《地理图册》非洲和南美洲的海陆轮廓图、古地层分布图、古生物化石对照图、生物演化分布图,然后思考提出问题并回答。有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两大洲的大陆轮廓可以拼合?为什么拼合的两大陆古地层分布带一样?为什么两大陆的生物物种很相似?这些问题又说明了什么?等等。从而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