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性节目主持语言特点研究

评论性节目主持语言特点研究

ID:5624036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0

评论性节目主持语言特点研究_第1页
评论性节目主持语言特点研究_第2页
评论性节目主持语言特点研究_第3页
评论性节目主持语言特点研究_第4页
评论性节目主持语言特点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评论性节目主持语言特点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评论性节目主持语言特点研究  【摘要】本文以白岩松在《新闻1+1》中评论性的主持语言为范本,分析白岩松的电视语言观及新闻评论主持语言表达风格,即具有贴近性、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引导性和记者化,并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既符合大众传播规律又具有正能量的新闻评论主持语言。【关键词】白岩松贴近性感性与理性引导性记者化一、评论性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及其对主持人的要求8评论性电视新闻节目在中国50多年的电视历史中属于“后来居上”的一种节目类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电视新闻节目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知道某一新闻事件,还想在节目中看到听到针对这一新闻事件有建设性的意

2、见和建议。于是,主持人言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一些思想政策水平高、被受众认可的著名主持人成为受众依赖的“意见领袖”。目前,在全国(大陆地区)范围内《新闻1+1》在电视评论性新闻节目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在CNTV网络电视台上,栏目介绍是这样写的: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最质朴的新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栏目以新闻事件为基础,以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分析为特色,通过电视化的表现手段,在宏观上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微观上提出具体

3、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在其《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中提出“电视是一种‘主持人媒体’”的观点,认为主持人的存在使媒体与受众的传播还原到了人际传播的原始阶段,主持人成为电视表达亲近性和实现交流的一个载体。这一“载体”在评论性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作用更为突出。二、白岩松电视新闻评论主持语言表达特点a1、贴近性白岩松在主持节目时,经常以一个“故事”作为节目的切入点。“故事”的“主角”往往是自己,并且“主角”在故事中的地位往往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尤其是在那些有负能量的新闻事件中,他总是把自己同那些心灵上受伤的人绑在一

4、起。这样很容易拉近自己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尤其是那些与新闻事中当事人有着相同或相似境遇的受众。2011年10月19日,《新闻1+1》播出了题为“这个‘绿色’不环保”的节目,开头是这样的:8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在进演播室之前呢我究竟是戴一个红色的领带还是一个绿色的领带我犹豫了一下,最后呢我还是选择戴一个绿色的领带。但是戴完绿色领带心里又有点含糊,会不会有很多的观众朋友会认为我是一个不太好的主持人,跟戴红领带的主持人比较起来呢我比较差。当然这只是一个开玩笑的语言,我是故意戴上绿色领带的,戴上这条领带其实是特别想跟西安

5、一所小学刚上小学一年级就戴了绿领巾的孩子们说上两句话“白叔叔也戴过绿色的领带,但是呢,不意味着咱不好啊,咱们相当棒,非常好,而且跟戴红领巾的孩子一样棒。当然了,你们比白叔叔还棒!”为什么我要唠叨半天什么绿领带绿领巾红领巾呢?来,咱们看!8在这期节目的开头,贴近性通过白岩松的角色置换表现出来。“绿领巾”事件曝光后,各大媒体蜂拥而至,对这一事件重复报道,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对那些带着“绿领巾”孩子的二次伤害!多报道一次就是往孩子们受伤的心灵上多撒一把盐。同时作为主流媒体中口碑、信誉度皆高的栏目要对这一热点新闻事件不闻不问也是不可能的。如何做

6、到避免二次伤害或是把伤害降到最低是一个负责任媒体必须考虑的因素。白岩松故意选择一条绿色领带,并且把自己等同于那些孩子,反问自己是不是不合格的主持人。众所周知,白岩松在主持人领域不仅合格,而且是一名很出色很成功的主持人!这样一来,那些戴过绿领巾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就更容易消除对这一报道的抵触心理,也不觉得戴绿领巾是一件令人蒙羞的事。同时,这样拉家常的语言,消除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感,使新闻事件中校方的规则制定者也很容易接受。因为电视是一种居家媒体,在自己的家里,难道有人会愿意请一个“家庭德育教师”,站在自家客厅里,甚至是站在自己的床前来教训自己

7、吗?他们当然不愿意,尽管他们确实有错。主持人语言的应用是受众与节目之间的纽带,语言具有贴近性,节目才能够具有亲和力和全民性。贴近性的语言表达容易赢得受众的信任感,温和、不居高临下的态度使白岩松的新闻评论主持呈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2、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感性与理性在评论性新闻节目中是统一的。理性的主题要由感性来实现,感性的人物要做理性的梳理。《新闻1+1》在对理性事件进行解析时,多数是以感性的语言为切入点。例如2011年10月11日,《新闻1+1》的节目主题是《如何用母语来诉说》,从节目的标题来看这是一个感性的表达手法,但内容是对于我国少数

8、民族语言的教育及发展在社会转型期遇到的挑战和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节目里白岩松是这样引入主题的:8我的爷爷只会说蒙语,一句汉话不会说。我的爸爸蒙汉兼通,因为他是他们那的第一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