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八单元.doc

六上第八单元.doc

ID:56229006

大小:71.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22

六上第八单元.doc_第1页
六上第八单元.doc_第2页
六上第八单元.doc_第3页
六上第八单元.doc_第4页
六上第八单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上第八单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蜀鄙之僧》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正确断句。  2、读熟课文,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义、文义  3、读懂课文,感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教学难点: 1、诵读,增强文言语感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揣摩字义,感悟文字中蕴涵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  2、积累文言词汇,增强文言语感,会初步地运用文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直揭课题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文言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  2、指名连读(读通)  3、全班

2、齐读(试着把自己的理解读进去)  4、教师范背(边听边找,边找边划,蜀鄙之二僧各有什么目标?他俩的目标相同吗?)  四、精读课文  (一)目标同,而志坚程度不同  1、扣“欲”  (1)抓句:  蜀鄙之二僧的目标相同否?乃是?贫者曰?富者曰?(男女生分角色读)  “吾欲之南海”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其间弄请“之”即“去”,比较“吾欲之南海”与“吾之南海”的不同,理解“欲”还在计划之中,思考之中。)  (2)比较:  贫富二僧皆欲之南海,但富者之“欲”与贫者之“欲”又有何不同?  (a、买舟而下与一瓶一钵买舟即租舟)  (b、数年来——想得久、犹豫了很久、思

3、考了很久……)  (3)猜想:  想想,富者因何而犹豫?他担心一路上可能会如何?用四字词语来说!看来,富者是被可能出现的困难怎样?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去”即“距离”)  2、品“语”  贫者语于富者曰  (1)引出:富者在担心、犹豫中度过了数年,那贫者在说出自己的计划时,也在犹豫、徘徊吗?看他怎么说出自己的计划的?  (2)释词:“语”即“告诉”  (3)引读  (4)品析:“何如?”明明是“贫者问于富者曰”,却说“贫者语于富者曰”呢?  3、人物立向  学到这儿,子以为“蜀之鄙此二僧,其一,其二。”  (二)结果异,因意志毅力不同  1、了解结

4、果  看来,蜀鄙之二僧虽目标相同,但志向坚定的程度不同,所以,故事的结果怎样?  (1)犹未能也。  (2)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释句  (3)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之)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释词:有哪几个字的意思,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2、学生质疑  蜀鄙之二僧目标相同,其结果却截然不同,此时,尔等更想知道什么?富者亦如此,有一句话,其反复说了两次,哪一句?  3、品句“子何恃而往”  (1)子/何恃而往?/  A、释句:点明“恃”意  B、想象:本应“子恃何而往”,富者将“何”倒置到“恃”之前进行强调,看出他嘴里在问,心里却在说什么?(2)子/何恃而往!

5、/  A、点明句意:言下之意是什么?  B、老师带读:  C、个性朗读:现在,富者肯定满脸写着什么?  4、品味“足矣”  A、引入:不管富者如何怀疑、不屑,贫者回答的就是一句话——“吾一瓶一钵足矣”  B、引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贫者竟曰——  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竟曰——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竟曰——  贫者一穷二白,竟曰——  贫者仅一瓶一钵,竟曰——  C、练说:“足矣”二字,贫者说得怎样?他走得也如此轻松吗?在去南海的路上,你就是那位贫者,你一路上有何经历,请截取一个画面描述给大家听!(师用文言文与生交流)  5、凸显中心  试想

6、,第二年,如果富者第三次对贫者说:“子/何恃而往?/”,想想,贫者会说什么?用笔记下来,如果你用白话文来写肯定驾车就熟,如果你愿意用文言文来尝试尝试,那更好!  五、拓展课文  1、延学  尔等聪明乎?聪明也!贫富二僧虽目标同,却结果异,乃是因两者意志、毅力不同也!  彭端淑在原作中,对其子侄就明白地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1)试读,揣摩文意。  (2)你知道了些什么?今后,尔等欲如何为学?  (3)齐读  2、挖掘“有志者事竟成”之深意  富者也是悔不当初。“越明

7、年,富者欲之南海,亦曰:‘吾一瓶一钵足矣’”,你们以为如何?  3、由文及己  作者在文尾对大家说:“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释句,点明“僧”为“贫者”)我们自己对自己大声地反问一句“吾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我们自己对自己坚定地提醒一句“吾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鄙之僧》教学反思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媒介。《蜀鄙之僧》就是一篇文言文,是一篇传诵已久的佳作,很富有哲理。语文版的教材将其安排在六年级上册学习。我想一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二是文中所蕴涵的哲理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