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培养从质疑做起.doc

创新思维培养从质疑做起.doc

ID:56197169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9

创新思维培养从质疑做起.doc_第1页
创新思维培养从质疑做起.doc_第2页
创新思维培养从质疑做起.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创新思维培养从质疑做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新思维培养从质疑做起   古人称学习为学问,不无道理。“问”是开山的斧,“问”是深耕的犁。“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质疑打破了传统的师问生答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着机械被动的应答行为,朝着主动创新精神的培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通过系统训练,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敢解,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想是行

2、动的先导。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充分认识质疑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重要性。消除“小学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一、二年级小朋友不会提问题”等不正确的认识。我从一年级开始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年级小学生不仅敢提问题,而且会提问题。学生在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提出了“小小的船”这个“小”字表示什么?在学《雨点》时提出了“为什么雨点要去沙漠呢?”等有较高质量的问题。对学生的质疑采取正确的态度,那就是要提倡,要鼓励,要引导。并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对质疑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步做到敢于质疑,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质疑。从“敢问”到“善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

3、过急。教学中要正确合理施用质疑。教学中插入学生质疑,则会打乱教学思路,这是某些教师不敢设置质疑环节的一种心理障碍。其实这是对主体与主导关系的扭曲。主导作用的关键是引导主体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需要主导,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3  如今,质疑出现了这样两种现象:一种是质疑与教学分家。如教师先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不少的不懂词语,教师并不解决,却出示学生未曾提出的几个词语,要求学生理解。撇开学生的问题不管,仍旧按教师既定方针教学,质疑成了虚晃一枪,教与学形成了两张皮。另一种是课堂上学生质疑,跟着学生问题跑。成了记者招待会,教师放弃了主导作用,教材也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上述两种都偏离了质疑的意义,实际

4、上学生质疑应与教师教学有机结合。教学《小露珠》告别的一段有难度,这样安排质疑步骤的:首先思疑。学生默读“告别”这一自然段,思考不明白的问题。接着质疑。学生提出读不懂的问题。最后解疑。上述安排,学生疑难解决了,主体地位得到了保障,同时,课文叙述顺序也未打乱,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体现出来,学习思路、文章思路、教学思路三路合一,恰当地设置了质疑的教学环节。我在教学四年级《最佳路径》一文,是这样质疑的: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需要问吗?  生:老师,格罗培斯的方法是最好的吗?  师:你怎么想到了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自由选择要有尺度。  师:嗯,提得好!说明你看书仔细,能够发现问

5、题,细小的地方都被你注意到了,老师都没想到,说明我们都该向你学习。那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大家思考思考,再各抒已见。 及时表扬,适地地把问题交给学生,启发他们思考,看看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这样的质疑,这样的巧用,既是对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考察,又恰到好处地激发了感情,引起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有的课学生非常热烈地质疑,敢字当头,但是质疑的水平却是很一般。学生往往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不明白”3这样低层次的问题。出现这一现象说明只让学生敢质疑还不够,还得教学生学会质疑,为学生指点质疑途径。即要立足敢于质疑,又要引导学生提高质疑不平。根据

6、学习语文的特点,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质疑:从题目上质疑;从课文的语句、内容上质疑;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从语言运用上质疑;从课文表现中心上质疑;从在某些看来似乎是矛盾的地方,但却又是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质疑等等。  总之,可引导学生质疑的地方是不少的,关键的一点是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学会了质疑。学生学会了质疑,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质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质疑毕竟是手段,解疑才是目的。谁来解

7、疑呢?不能满足于学生质疑教师解疑,培养学生解疑才是最要紧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中质疑、解疑的途径也应是不同的。  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想出好的解决办法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解决办法不甚满意的学生也要加以肯定。我的课堂质疑时的教法用语如下,供大家参考:“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