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性网络文化视域下审美价值

浅谈感性网络文化视域下审美价值

ID:5616077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0

浅谈感性网络文化视域下审美价值_第1页
浅谈感性网络文化视域下审美价值_第2页
浅谈感性网络文化视域下审美价值_第3页
浅谈感性网络文化视域下审美价值_第4页
浅谈感性网络文化视域下审美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感性网络文化视域下审美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感性网络文化视域下审美价值  摘要: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大众文化转播载体,其所引导的网络文化不仅具有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还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结构与意义。网络文化的审美的独特性在于去崇高化、自我丑化、虚无化等特点。网络文化的审美还突出体现在审美文化作为社会感性文化发展过程中暴露的缺陷。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这是现代化文明必由之路。只有经过在网络文化中的反思才能使文化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关键词:网络文化;审美文化;社会感性文化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4-0147-028传统的美学思想认为审美是精神性的甚至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从美学

2、的发展来看其经历了从形而上、自上而下、迷恋艺术到泛文化的范式转化。[1]”审美活动通常是超越日常生活的、无功利性的。“这被称为传统的精英式的纯审美或唯审美观念。[2]”但是长期以来追求超现实的本体的思辨美学因其空洞抽象的理论而远离了人们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也不断增强。文化领域的审美意识也开始跃出其内部向人们的社会生活,教育模式,生产消费方式等领域渗透。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更受到审美原则的指导和影响。美学所探讨的纯审美准则就受到了冲击,审美文化也成为大众文化的有机组成。所谓审美文化就是“人类发展到现时代所出现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把艺术与审美

3、诸原则渗透到文化及社会的各个领域,用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使偏枯及异化的人性得到了复归。[3]”现代社会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引起了审美文化价值取向的转变。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逐渐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也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达到5.13亿,普及率达到38.3%。而且这仅仅是一个保守的统计,实际运用网络的人数远大于调查数目。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必备的工具。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大众文化不断挑战着传统精英文化。本文将从审美的角度解读网络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

4、重构。一、网络文化的特征8大众文化是和官方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并驾齐驱的社会文化之一,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于人们价值观的引导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尤其现代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与大工业的发展以及现代传媒的大批量生产都息息相关。在中国传统社会大众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并没有清晰的界限,传统思想也只是把人们圈在官方主流的文化思维方式之中。当今社会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首要面对的就是精神的渴求。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接触了多种文化形态,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有了自己的看法。于是现今社会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呈现出越来越多元的趋势。当代文化形态主要是信息时代和消费时代,而且人们广

5、泛的参与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例如网络文化。网络传媒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反映现时代群众的需求与愿望的主要工具,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到现阶段所遇到的精神机遇与危机。社会管理者可以利用网络引导大众的审美价值方向从而达到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统一。网络文化为现代人带来的冲击还是超越就取决于人对待网络的利用之上。对于网络文化的深刻全面的认识是人超越传统的前提。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广泛性,平等性和交互性等特点。虚拟性是指其所产生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人们生活中可以现实接触到的,这是网络文化的核心特征。网络所具有的其他特征都是建立在虚拟的条件之上,传播才呈现出匿名性、广泛性和时效性。一方面网络的虚

6、拟性是相比现实而言,另一方面虚拟性并不是指网络是凭空幻想出来的而是以现实为依托建立起来的。虽然网络具有虚拟性但是它也是对现实的反映。网络的广泛性不同于一般媒介的广泛性,这个特征和平等性离不开。只要在网络上公开的事件,总会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广泛的传播,不受地域与地位的限制。每个人面对网络都是平等的个体。二、网络文化对主体价值的影响88网络文化的审美,从文化属性来看具有一般审美文化的特征:第一,当代性。在与传统的永恒理想的对立中,审美文化所追求的是突破时间链条的瞬时存在。第二,批判性。主要是指对主流文化以及对统一性的批判,同时还存在对于精英集团以及其所代表的传统经典的颠覆。第三

7、,消解性。当代审美文化存在状态是对象的平面性,主题零散化,时间断裂化。由于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网络文化在人们价值主体重构的过程中体现出以下特征:第一,去崇高化。在现实的主流文化中,人们经常向往崇高,时常把崇高与英雄、模范等相联系。传统文化甚至将审美范畴中的崇高概念当做道德教化的工具。但是随着代表平民的网络文化的发展,虚拟化的特征使得人们敢于否定传统的崇高感。这是所谓的审美逆反,即“在审美过程中审美判断、情感、评价与传统的审美心理相悖。[4]”这也表现出文化本身的批判性。现代网络文化之所以会产生否定崇高有很多原因。著名学者叶朗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