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82596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悲剧的审美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悲剧的审美价值【摘要】悲剧是戏剧的重要部分,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崇高的集中表现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与悲观、悲凉、消沉等完全不同。此文中阐述了美的悲剧性,和作者对悲剧美不同的见解,从而引起人们挖掘悲剧的最深层的涵义。【关键词】悲剧审美价值悲剧的故事情节是戏剧的重要部分,它是崇高的集中表现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与悲观、悲凉、消沉等完全不同。作为一个深刻的美学范畴,悲剧的内容主要不是悲惨、悲凉和悲伤,而是一种严肃、伟大的斗争,它经常以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崇高和自豪。真正意义
2、上的悲剧是与崇高的表现冇联系的,因而,表现就会是由恐惧转化为振奋,由痛感转化为快感的、强烈的、激动不安的尊严和力量,悲剧人物虽然在冲突中遭到失败、毁灭,但欣赏者所看到的是人的胜利,是人的生命的顽强、精神的坚毅、力量的强大。悲剧在描写人的渺小的同时,也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因此,悲剧总能提高人的品格,激发人的意志,促进人的行动,并使人以悲为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人》屮的普罗米修斯,违反宙斯的旨意偷火给人间,让人类有科学文化知识,并得到发展。他虽然因此被宙斯钉在高加索山上,带着脚镣,忍受着老鹰啄食肝脏的巨大痛苦,
3、他却坚信正义必然战胜邪恶,他宁愿忍受苦难一万年,也绝不向宙斯投降屈服。这一悲剧不仅给我们道德伦理上的教育,还给我们以真理的启示。正义是永远也压不倒的,从而达到真善美的统一。给我们以强烈的朮美教育,提高人的品格,激发人的意志,促进人的行动。悲剧能引起人对美感的愉悦感情。如果艺术作晶的悲剧知识引起人们产生悲伤、失望、消沉、颓废,而丝毫未引起人们产生崇高内容的悲,这种悲剧就不能算是崇高的艺术作品,因而虽然大多数的悲剧都以正面人物悲惨、不幸、死亡为题材,但悲剧的实质却不在于是否描写这些现象,而是在于能否创造出崇高,
4、能否激发人的伦理精神的高扬。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悲剧的客观社会根源,从人类历史辩证发展的客观过程中阐述了悲剧的木质,指出悲剧是一种社会冲突,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Z间的悲剧性冲突”。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指那些体现历史发展规律的人和阶级的合理要求,社会理想以及在社会实践中所体现的优秀的品质等。但阶级和个人的合理要求,社会理想,因社会恶势力的强大而不可能实现。比如《红楼梦》屮的悲剧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的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礼教纲常,追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尊重个性的要求,就是代表了时代
5、的潮流,体现了一定历史必然性的要求,但是由于旧势力的强大使“历史必然要求”未能实现,由于丿;/J史的必然要求的社会力量与造成这一要求未能实现的社会力量的冲突构成了悲剧冲突,从而产生了悲剧。《哈姆雷特》悲剧鲜明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的萌芽,并与封建思想发生冲突而造成了悲剧,但我们不难从中看出,悲剧的点是坚决的抗争,这种抗争有以先进的历史主体,抛头颅洒热血的形式进行的,表现为轰轰烈烈的一种行动;有以具有合理性的旧制度的代表人物为完善其制度所做的努力为形式的,也常常表现为轰轰烈烈的一种行动;有以不
6、同人民争取正当生活权利而与残酷的社会制度抗争形式进行的,表现为无力的,然而是坚决的,竭尽全力的甚至是以死相博的行动,鲁迅称它为“几乎无事的悲剧”,却像无声的语言一样诉说着社会制度的残酷和人民抗争的决心,悲剧的冲突和抗争,决定它是一种刚强的悲。由于其基于历史的必然要求Z上的正义性,悲剧的毁灭是一种趋向崇高的死。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対悲剧的内容做了很好的概括。悲剧是死得崇高,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肯定的说:“美学家把悲剧看作是一种崇高的伟大或许是正确的。”这就再次使我们感到悲剧总是和崇高美
7、,理想美联系在一起。柳宗元的追求总是笼罩在悲剧的气氛Z中,山于诗文的特点决定他不可能把悲剧人物所毁灭的全过程都表现出來,而往往只侧重于厄运中或毁灭后的不幸的抒写,使我们在了解全人,知人,论事之后方能理性压倒感性,由悲剧转化为美,产生审美的愉快,其屮他的《行路难三首》表现得尤为鲜明典型。悲剧能够“唤起悲悯与畏惧之情,使这类情感得到净化”,而这种净化的作用,是激发人的正义感和向恶势力斗争的信心,使人的道德品质升华,起着道德教育的作用,但又不是纯道德教育,它对观念的效果不仅仅是理性净化,还要给人一定的感性的愉悦,
8、是感性愉悦与理性感受相结合。果戈里《死灵魂》用平常事、平常话深刻地显示出当时地主的无聊生活,这种悲剧历史注定必然走向死亡而代之另一种健康的生活,它的土壤是处于没落时期,革命风暴尚未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是这种社会一定阶层的代表人物的精神写照。“于无声处听惊雷”,矛盾积累着,终将掀起摧枯拉朽的革命波涛,荡涤着这些惊人的麻木和可憎的庸俗,从而达到净化的作用。尽管亚里士多德“净化作用”有其片画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