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11508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6
《农村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对策据我观察,在农村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学生厌学现象已非常普遍,这不能不令老师担忧。从职责上讲,老师肩负教书育人的使命,学生成绩上不去,老师可被认为玩忽职守;从生存意义上讲,学生厌学、失学的人数就会增多,学生数的减少,就导致教师失业、下岗;从人际交往上讲,家长将孩子托付给老师,时不时打听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请老师吃一顿饭、送一条烟……面对学生永不长进的现状,老师无从应对,尴尬极了。静下心来,我们应从客观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一、学习目
2、的不明确有人认为我这是老生常谈,一个小学生有什么学习目的而言。当然,对一个低年级学生讲学习目的,似乎要求太高了,但我们可以说,至少学生的家长有一个学习目的吧!然而与现实的接触的确叫人寒心。部分家长是让学生混个小学、中学,然后,男孩学装潢、学建筑;女孩学缝纫、进工厂。家长的无目的、无作为,造就了对学生学习的放任自流。学生从小就浑浑噩噩惯了,习惯养成自然,学习就不当一回事了,成绩跟不上,自然就会厌学,面对高年级的学生,老师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是为自己而学,今后谁拥有了知识,谁的生活就会充满七彩阳光,老师的教育要具体化、现实
3、化,还可以从具体的人和事例中教育学生,让他们能直接感受到谁拥有了文化知识,谁就能过上幸福生活的道理。正所谓,人有远虑求发展,鼠目寸光求近安。我想,如果学生、家长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那么,学生、家长、老师三位一体的教育观念就会形成共识,随之而来的就可产生实际行动上的共同作为,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时,就不会缩首缩尾,瞻前顾后了。二、课外辅导难跟上我这里所说的辅导,包含两个方面:1、学业辅导,现在的留守儿童,有的与祖父、祖母相依为命,有的寄宿在亲戚朋友家,他们衣食无忧,但课外的学习与生活成了老师、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
4、往往家庭作业的完成只求形式,不求质量。我们都知道,家庭作业往往是教学任务的课外延伸,如果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通过家长对家庭作业的辅导来完成,而这一环节的缺失,给学生学习留下了大片的阴影,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2、情感辅导,父与子、母与女之间的亲情与沟通,是他人无法替代的,现在,好多学生上课不愿发言,同学之间不愿交流,形成了一种极其孤僻的性格,这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成长,一旦学生遇到挫折,如学习上的困难等,他们的心理、行为、习惯就会产生偏差,由于无人来及时排除这些障碍;无人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他们就会变得冷漠、郁闷,产生一种万念俱
5、灰的感觉,时间一长,学生的兴趣就会转移。学习,本身就是靠日积月累的一件苦差事,他们首当其冲的选择就是逃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一是家长注意与子女多沟通,用书信代替电话。书信可以起到为心灵疗伤的作用;二是条件许可,家长应该常回家看看,增加亲情;三是教师应关心学生,从关心学生入手,把自已真正溶于到学生生活之中,让学生的心接纳你,这时才可达到教育的效果。三、基础知识欠扎实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难与教学同步,这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形成表现为:1、学生输在了起点,一年级没打好基础,长期积累而得不到弥补。2、学生年龄小,入学早,家长以读了几个学
6、前班为说词,将不足龄的孩子强行推到一年级,学生的心智还跟不上来,根本无从适应新的紧张的学习生活,只能是混日子,直到二年级……为了阻止这一恶性循环,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1)、选准一年级任课教师,加强一年级的教学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打好基础。(2)、严把年龄关,不足龄学生坚决不接受读一年级。(3)、建立教师教学小循环制度,即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教师跟班学生三年为一个循环。四、教师辅导存偏差教师辅导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导致学生成绩不佳,产生厌学心理,有如下表现形式:1、教师教学方法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往往是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
7、。2、忽视了教学反馈工作,学生存在的问题未能掌握全面、清楚,未能给予及时矫正。3、教师的辅导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存在偏向优生的行为。为了有效地解决辅导中存在的偏差,我们平时工作应做到:(1)、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2)搞好信息反馈工作。如写好教学后记、建立好批改随笔,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3)、要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特别是来自于教师最直接的面对面教育。其实,学生厌学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只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合起来,齐抓共管,学生厌学的各种因素是可以得到改变的。让我们全体教
8、师携起手来,将美好的愿望付诸在实际的教育行动中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