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贝壳》比较阅读.doc

《蝉》《贝壳》比较阅读.doc

ID:56110107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9

《蝉》《贝壳》比较阅读.doc_第1页
《蝉》《贝壳》比较阅读.doc_第2页
《蝉》《贝壳》比较阅读.doc_第3页
《蝉》《贝壳》比较阅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蝉》《贝壳》比较阅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蝉》、《贝壳》为钥开启初中比较阅读之门  【内容提要】在人教版的初中教材中,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明确提到对比阅读或比较阅读的课文有23篇,七年级上册就有6篇之多。《短文两篇》(《蝉》、《贝壳》)又居6篇之首,因此,上好这一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笔者以《蝉》和《贝壳》课文教学为例,就初中语文比较阅读的操作谈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蝉》  《贝壳》  比较阅读  板块  俗语说:“有比较才有辨别。”乌申斯基也说:“比较是思维的基础。”在人教版的初中教材中,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明确提到对比阅读或比较阅读的课文有2

2、3篇,七年级上册就有6篇之多。《短文两篇》(《蝉》、《贝壳》)又居6篇之首,因此,上好这一课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我以《短文两篇》一文的课堂教学,谈谈我的做法,请各位方家指正。一、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板块分明,环环相扣。《蝉》和《贝壳》两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精美,尤其写法值得借鉴,对于刚入初中校门的同学来说略有难度。语文新课程七上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中提到:比较阅读等题目“是根据‘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的大原则设计的,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意在学用结合,既走进课文,又走出课文,将学习的成

3、果应用到语文实践中来,通过实践提高能力。”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既要考虑课后“研讨与练习”,又要兼顾单元教学要求,更要注意教材编排的目的,遵循语文教学的大原则。结合单元提示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要求,第一板块设计为:默读,撷取文章要点。针对单元提示中“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要求,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二板块设计为:品味,弄懂句子意思。在前面两个板块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板块的学习:比较,鉴赏文章特点。二、研究学生,给予方法指导,教师示例,有据可依。第一板块设计为:默读,撷取文章要点。说话句式:作者由

4、                      感悟到             。对《蝉》一文,第一条横线上,有些同学填“蝉”,教师提示学生:是蝉的什么让作者产生感悟?同学们马上心领神会,补充为“蝉等待了17年才等到了一个夏天”。第二条横线上,同学大多填的是“要珍惜生命”或“生命的可贵”。教师引导学生用原文回答,学生很快找到“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教师及时点示:“撷取文章要点既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也可以引用原文”。有了《蝉》一文的示范,《贝壳》一文就容易多了,同学很快说出“作者由贝壳精

5、致的花纹感悟到应该用自己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何这个精致的贝壳让作者有如此感悟?”原来,这个贝壳是为曾经居住过的短暂和细小的生命而制作的,如此一追问,学生以后读书时就会读细,读深。七年级的同学虽然已经学习了六年的母语,但是多数还停留在读背阶段,是一种机械的浅显的学习。比较阅读的训练却是一种理性层面的训练。教师宜多给予方法指导,最好能够写写赏析短文,供学生模仿。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比较阅读,一时无从下手。我在比较阅读之前给予简单提示:从内容、写法、结

6、构、主题、语言等方面入手。同学探究两文的相同之处后教师出示自己预先写好的赏析短文:相同之处:1、都是写物。一篇写蝉;一篇写贝壳。2、都是开篇点明所写的物。3、物都很“小 ”。蝉是“那么小”的“小东西”,且是病蝉,“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贝壳“小小的”、“很小”、“短暂和细小”、“脆弱和卑微”。4、物都经历了漫长的准备。蝉为了活一个夏天,等了17年;贝壳为了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制作居所。5、都是借物抒情,“小中见大”。由物联想到生活,联想到自我。6、都恰当地运用了“!

7、”,表达自己对弱小生命的由衷敬佩。7、都运用了记叙、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8、语言都不事雕琢,清新自然。这篇赏析短文,教师有意写得很浅显。因为太深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更不利于以后的学习。但浅显不等于随意,每一点都紧扣着课文,从内容到写法,再到语言,层层深入。教师边朗读赏析短文边稍作讲解,提醒同学们阅读课文时注意包括标点符号在内的细节。有了范例,就有了抓手。学生的思路得到开阔,接下来的答问质量明显提高。根据课后“研讨与练习一”的提示,学生很容易就找出二者的写法不同:一个是先抑后扬,一个直接表扬。还有二者

8、的主题不同,一个是珍爱生命,一个是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有个同学发现了标点符号“?”的用法不同,但是回答得很笼统。教师点拨:两文中的“?”问的对象是否一样?回答的形式是否一样?有同学说结尾不同,但是又说不出哪里不同。教师点拨学生:“这两篇文章都是借物抒情,但是这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同学领悟到:一个没有直接写出,一个则是明确写出了。鉴于同学们已经对比较阅读有了比较清晰的感知,但是在表述上语言还不够精准。教师再出示赏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