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探究浅议

当前国内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探究浅议

ID:5609564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9

当前国内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探究浅议_第1页
当前国内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探究浅议_第2页
当前国内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探究浅议_第3页
当前国内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探究浅议_第4页
当前国内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探究浅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前国内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探究浅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前国内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探究浅议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综合国内有关群体、非正式群体、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对其概念、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地区等方面作了综述,为当前的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提出了新思路。关键词:非正式群体;初中生1概念界定群体作为社会学分析的具体单位,很早就已被列入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对群体作出明确的定义,还是最近一百年的事。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比恩·W·斯莫尔(AlbionW.Small,1854-1926)将群体定义为“一大群或一小群的人,在期间所存在的关系使我们必须把他们作为整体来考虑。”

2、。郑杭生等认为,社会群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群体按照其正规化程度和成员间的互动方式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人们对于“非正式群体”(informalgroup)的真正认识,是通过梅奥(GeorgeElton6Mayo)与其同僚的霍桑实验(1924~1932年,芝加哥)开始的。自霍桑实验后,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开始向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方面不断深入。人们对非正式群体

3、形成和维持的条件,功能都有了较为丰富而深入的研究。刘黔敏将目前国内对非正式群体的定义归纳为以下几种:从群体形成的基础和内部结构下定义为:“非正式群体指以个人好恶兴趣等为基础自发形成,无固定目标,无成员之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的群体。”从与正式群体的区别上加以定义为:非正式群体就是未经官方正式规定的群体。这种群体是人们在共同劳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他没有成员的编制,各个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条文的规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他是以成员的共同利益,爱好和友谊为基础的。从群体规模和形成机制上定义为:非正式群体就是由一定数量的个

4、人(通常规模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团体。从群体形成的基础上下定义为: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自发的,以个人感情,友谊,爱好或共同利益关系为基础形成的小群体。6不难看出,研究者虽然对非正式群体界定的角度有所差异,但已基本形成共识:就构成的形式上,非官方的明文规定;就存在的基础而言,存在于组织群体中间;就形成的机制而言,它是组织成员间自发形成的,以共同的情感与兴趣爱好为基础。正是这些构成了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区别及自己的“个性”。周小红的定义,结合研究地实际情况,将初中生非正式群体定义为,其群体成员以同一所初中学校的在读学生

5、为主,成员一般在10至18岁,在长期学习、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以个人的爱好、兴趣、需要、利益等心理相容性和一致性为前提,没有固定的编制,有潜在行为规则的群体。在很多对学生交往的研究中,学者们还经常用到“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有学者将同辈群体定义为有相近的兴趣爱好、行为倾向和地位处境的同龄人或近龄人形成的群体,他们的成员拥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白芸2008)。非正式群体更强调的是与正式群体的相对性,对其内部成员的年龄没有特定的限

6、制,而同辈群体强调的是内部成员在年龄上的相近。同辈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性成的原因基本相同,都是由成员间的共同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所决定的,群体内部成员间有着共同的潜在行为规则。所不同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同辈群体看做是非正式的初级群体,因为其内部成员的凝聚力不如非正式群体强,在一定程度上,同辈群体成员间的交往更加随意、偶然、广泛,但较之于非正式群体,他们不持久,不深入。6与青少年交往相关的概念还有“同伴关系”,它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该概念一般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类型提出,

7、目前对同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在本文中,由于研究对象都是对初中学生的研究,他们年龄大体相当,心理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因此可将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关系视为同伴关系的一种。还有的研究者在研究学生交往时以学生亚文化群体为对象。黄希庭认为,“亚文化是社会中的某些群体所具有的既反映该社会的主流文化,同进又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郑金洲认为,“亚文化是否成立,主要的是依据是这种文化是否有异于文化形态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差异应该说也是其中重要的依据。”“并不是任何同辈群体都有亚文化”。分析一种文化是否属于亚文化,要充分把握住

8、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学生非正式群体内部的价值观念,可能与学校、社会的主流文化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非正式群体是否属于亚文化群体,重要的判别标准,在于该群体成员间所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否有异于学校所倡导的主流文化。2相关研究6中国古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