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

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

ID:6879328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9

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_第1页
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_第2页
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_第3页
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管理心理学》课程论文企业内非正式群体探究08人力(1)班0080163张裕A01摘要:非正式群体也称非正式组织,自然群体。在企业中,除了正式群体外,实际上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群体。本文从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着手,通过对一个企业家在管理中遇到的关于非正式群体问题的案例展开分析。结合对非正式群体发展阶段、类别的分析,揭示了其对企业生存发展等不同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与之相对的应对策略和管理方法。关键词:非正式群体;沟通;凝聚力fs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服装的中型企业,一部分产品是自产自销,而绝大部分产品是按照国外订单生产,然后出口到国外。公司一直都保持着稳定

2、的发展。自从公司的前厂长离开自己创业后,整个形势就开始慢慢地变化。老总开始物色具有丰富服装生产和出口经验的管理者,结果前后来了三任厂长都改变不了车间混乱的状况,生产的服装几乎每批都被外贸公司退回返工,产品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一方面让公司大幅亏损,另一方面由于公司采取的是计件工资制,也导致员工的工资锐减。一时间公司内部流传着各种消息,如:又要换厂长了;刚做的一单又要返工;这个月的工资老板会压着不发;老板准备放弃这家企业等等。而这时公司的老总正在和深圳的一家贸易公司谈判,希望能获得一个100万元的海外订单,在离开公司之前虽然他也知道公司内部人心不稳,但他认为只

3、要能签到大额的订单就可以稳住员工的心,然后生产也会走向正常。结果,当他给员工发了上个月的工资,回到车间却发现已经有40%的员工集体在领到工资后就已经辞职。他发现这些一起离开的员工大多是来自同一个省份,或者以前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从非正式群体角度研究。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也就是相对公司的正式群体来说的一种群体和团体.文中所描绘的离开的员工,可以说是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应该是:1、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比较协调。2、非正式群体的成员结构相对稳定。这种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其成员就相对地固定下来.这种群体中的成员之间的交往是

4、以同一个地方来的,或者以前在同一家公司为主,群体的内在凝聚力来自成员的心理而非条文,他们内部的规范行为准则也是心理上的一种默契,而非条款。3、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是自然产生的。这种非正式群体的“领袖”在成员中的威望较高,有着较强的威慑力与协调群体成员关系的能力。4、非正式群体的破坏活动具有集体性,一般不表现为单个成员与公司上司进行对抗,而是以群体形式与对整个公司的基础进行松动,故而破坏力特别强,后果特别严重。老板在管理中很明显忽略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非正式群体开始并不完全就是反公司的,但是由于前面的例子使大多数人都有了一种共有的思维模式和担忧,出现群体极

5、化现象是很正常的.让员工留下的办法不应该是靠钱,而是靠公司集体的力量.让人内化的离不开公司,而不是给他们外在的原因.外在原因往往是群体极化的一个借口. 一、非正式群体内涵,形成原因及发展阶段内涵: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等社会活动中,出于某些共同的需要、利益、社会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相互吸引、接触、交往、影响而自发形成的自由结合体。非正式群体不是由外部力量所决定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没有定员编制,没有固定的条文规范,因而,往往不具有固定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自然性。(一)为什么在企业内部会自发形成群体?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本

6、文主要是着重从个人及组织方面做分析。  1.人的社会性。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有其理性的一面和非理性的一面。由于非理性一面的存在,必然引起本能和感情的要求,如摆脱孤独并获得心理上的稳定、交往的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等。  2.追求共性。人一般都有追求共性的心理倾向,喜欢以这种共性为特征有别于其他人,追求共性的因素有性格倾向、目标利益一致、兴趣爱好相近等。  3.获得更大的发展。个人在面对组织时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立无助,而群体正好能满足个人的归宿情结,为成员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成员得以借助群体增加与组织抗衡的筹码,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  4.逃避单调乏味的组

7、织生活。在现实的组织工作中,机械单调的工作内容、严肃的工作环境、规范的工作制度等使得员工感到乏味和压力,他们需要从工作之外放松自己,而群体的特性正好满足员工的这种需求。  (二)同其他群体一样,非正式群体也有其发展阶段,但因为他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阶段与其他群体不尽相同。  1.吸引阶段。多发生在新组织的建立或新个体加入组织时,在这一阶段,由于以上分析的原因,组织成员会出现一些聚集或某些成员向某些群体靠拢的现象。  2.形成阶段。处于混乱的状态,相互聚集或靠拢的成员会通过相互了解熟悉、各自摸索可以被群体内部大多数成员接受的行为规范。  3.震荡阶段。成员

8、感受到群体的初步形成或“圈子”的存在,成员会因为彼此的地位和影响力或其他分歧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