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内化知识.doc

如何内化知识.doc

ID:56049154

大小:10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9

如何内化知识.doc_第1页
如何内化知识.doc_第2页
如何内化知识.doc_第3页
如何内化知识.doc_第4页
如何内化知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内化知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内化的概念内化(internalizats):即接纳、吸收与合并外部东西为自身的一部分。知识内化(knowledgeinternalization):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成为人内在素质的一部分。所以,内化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孙彦老师用了小孩子摔跤来说明内化的过程。儿童摔跤时,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应对摔跤,是因为父母有关爱他人、给他人安全和温暖的能力。 图二爱的意愿是天生的,但是爱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因此,刚开始,是父母帮孩子应对摔跤的事,后来,孩子摔跤时会想到父母是如何

2、做的,再后来,孩子摔跤时会自然而然的知道如何去做,并且认为就是应该这样去做。这个时候,父母关爱、安全与温暖他人的品质已经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这就是内化。所以,内化的目标是改变。这样的改变,使我们具备一定的能力。 2、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 有人说:我和小王毕是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做着同样的工作,为什么领导总说他的能力比我强呢?看看能力的组成,就不难找到答案了:能力=知识+技能+经验+人格+思维方式+价值观+历史传承与文化可见,能力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能做什么事情?而是一个集合。其中包含了显性知识和隐

3、性知识。显性知识:又称“外显知识”,是指“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即: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书刊、杂志、视听、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的知识。简单地说,我们在网上能够搜到的知识,都是显性知识。例如:能力构成中的知识、技能就属于显性知识。隐形知识:属于个人思维或者know-how(诀窍)之类的东西。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存在于特定场景中,难以系统化和交流,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和排他性。例如:有些人只要听听,就知道机器故障在哪里?而有些人,把机器拆开检查很多遍,还是找不到问题所在。这就跟经验和其他因素相关,属于

4、隐性知识。所以,当我们问其原因时,常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内化是把显性知识应用为隐性知识的过程。 从图一可见,内化与通过“做”来学习密切相关。在实践中个人将接收到的显性知识结合自身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经验和智慧,变成个人有价值的知识财富。 二、如何促进内化?孙彦老师的分享如下:A起点:思考/提问/阅读/比较/总结B快车道:认同与模仿C量变到质变:大量运用D自我的转变:演化和创新 我用下面的简笔画来汇总:图三图三看了这个图,相信很多人非常震撼:原来自己还只是停留在“起点”上,难怪看了很

5、多书、参加了很多培训,还是没有太大收获。没错!前面我们跟大家分享了:内化,就是把“显性知识”运用为“隐性知识”的过程,且它们之间的桥梁是实践。这个实践,就是图三的“认同与模仿”、“大量运用”、“演化和创新”。这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所以,“起点”是强化“知”的:思考/提问/阅读/比较/总结。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和学习,没有思考、提炼和总结,所读、所学,永远的别人的东西,或大家的“显性知识”,不可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或财富。 那么,该如何读书或学习呢?为目标而读书--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一

6、)分类:书海片段 

7、标签: 培训师苏平  读书 2008-07-2210:30阅读(1561)评论(23)本书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以学者、教育家、编辑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他还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这本出版于1940年的书,对我们现在依然具有指导意义。虽然,科技的发达、信息交流的便捷化,使我们出于一个资讯无限丰富的时代。正若老子说言:“少则得,多则惑”。当我们太多人纠缠在网络的各种新闻之间,流连于网络游戏之中,或在一个个页面中带走光阴的时候,我们发出同样的

8、感慨: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不必惊讶,因为时间非常公平。无论贫穷富贵、无论快乐烦恼,我们享有公平的一天24小时。鲁迅说过: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不同的人来看这句话,相信有不同的感悟。关于鲁迅的成功,大多数人认为在于勤奋,而我却认为关键在于专注。我们想想看:那些整天沉溺于网络冲浪的人们,难道不够勤奋吗?先生有个朋友,小两口是啃老族,都不工作。天天坐在电脑旁边,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最后还打游戏打到胃出血。   成功学说:方向比努力重要!我很认同这一点。在这个充满诱惑的

9、时代,找准自己的方向,明确目标,我们的努力才有价值。人生如此,读书也是如此,如何取舍,不仅仅是智慧和勇气,也是一种能力。一、主动阅读阅读,需要眼、脑协调运动,不存在完全的被动。但是否充分调动了身体的相应器官,聚焦于所阅读的内容?这直接影响到了阅读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朋友反映:现在年纪大了,看不进去书了。但不学习,又怕适应不了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于是,只好逼着自己看书,但效果不是很好。这其实是阅读技巧的问题。我自己的经验是:第一遍:边读、边思考,边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第二遍:写读书心得。第三遍(姑且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