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视角下微博围观现象反思

公共领域视角下微博围观现象反思

ID:5601658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19

公共领域视角下微博围观现象反思_第1页
公共领域视角下微博围观现象反思_第2页
公共领域视角下微博围观现象反思_第3页
公共领域视角下微博围观现象反思_第4页
公共领域视角下微博围观现象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领域视角下微博围观现象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共领域视角下微博围观现象反思  摘要:微博是兼有媒体和社交功能的最具发展潜力的舆论载体,在围观时代,微博所面对的是更开放的圈子,当每一个用户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其他用户的近况时,其所营造的正是一种公共领域视角下的微博围观现象。本文以“在公共领域视角下,微博围观现象中的舆论隐忧”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微博舆论的正负功能,试图给微博围观现象下的舆论生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关键词:公共领域;微博围观;反思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081-02微博是兼有社交、传递信息、发表评论的舆论载体,微博围

2、观下制造出舆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不容忽视。它的出现改变着以传统媒体所掌控的舆论格局,影响着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微博围观,极易出现的围观场域,造成“小围观”引发“大事件”,给舆论的引导和管控带来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一、公共领域视域中的微博(一)公共领域的当代解读9“公共领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原则上这一领域对所有公众开放,同时公众可以在一种非强制的情况下处理普遍的利益问题,它由公众、公共舆论、公共媒介三个要素构成。作为一个公民普遍参与的公共事务场所,它是一个介乎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私人领域相对独立的空间[1]。作为公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场所,首先,“公共领

3、域”是公众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实现理性讨论的媒介场所;其次,在“公共领域”中,通过讨论或辩论得到多数人认可的公共事务,多是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批判为主要目标的公共意见;最后,公民是不受国家或其他政治权利约束,能够理性判断自己和他人的言论,有自己的理性思维,不受别人操控。(二)公共领域中的微博围观作为一个虚拟的互联网络终端工具,微博所行使的职责符合公共领域的定义,并且打破了传统公共领域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这一平台中,通过共同探讨公民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个体联合接近于公共舆论的统一意见,从而对抗国家的公权力,改变了国家社会的某些不公。因此,微博的崛起,在公

4、共领域中为公民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扩展了社会生活中的话语权,从而推进了社会的发展进程。二、微博围观中的自由表达从路过走向围观,微博让各方不同的意见在合乎法律的前提下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这种新新媒介技术为全方位的公共领域实践提供了理想化空间。9(一)便捷、即时的信息传播,推动了言论自由,拓宽公共领域微博的转发功能,使公民在无形中形成群体的力量,找到了情感的共鸣。同时围观形成强大的舆论优势,更增加了网民对公共空间中大量信息进行自觉甄别的意愿,从而确保了事件的公正性和可信性,也推动了某些事件的良性发展。在“我爸是李刚”事件中,关于李刚生平、背景、财产拥有量

5、颇为复杂的信息被曝光,都得益于网友们挖地三尺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微博正在扮演着公共职能的成功执行者[2]。因此,微博拓宽了公共领域的空间,可以让更多的话题进入微博,让越来越多的公共话题付诸实践,在人们围观并发表意见的条件下,影响舆论的导向,从而引导事件的发展[3]。(二)网络公共领域中草根的声音得到放大,进一步维护公民权益9作为一个良好的发声平台,微博中的草根们,因为能够发表使公众产生共鸣的言论而成为意见领袖,迅速攀升为网络红人。在网络公共领域中,当网络舆论事件当事人的政府权威背景与公众的草根身份形成天然对立之时,就诱发了公众对于公共权力滥用、贪腐受

6、贿、徇私枉法等现象深层问题的担忧。此时,微博中的草根网民们,就会期待用其话语权来行使网络监督与问责来挑战既有权威,并警示公权占有者不得滥用职权。微博让社会弱势群体多了一个诉求平台,更好维护了自己的权益[4]。由此可见,微博的社会监督功能,一方面能够在公民围观并发表舆论的过程中影响事态的发展和进程,并推动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能够对事件的进程和发展进行反思,有助于公民公共意识的普及。三、围观中隐含的道德风险从“路过”走向“围观”,从“沉默是金”变成“众声喧哗”,微博赢得了”围观改变中国”的赞誉。但在这种围观式的传播中所隐含的道德风险也应该引起了人们

7、的广泛重视。(一)公私场域界定不清,使道德成为表演和报复的工具从张海迪入日本国籍,到雷锋生活奢侈,从“7·21”动车事故外国人获天价赔偿,到红十字会信任危机,这些曾经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的谣言,都出自红极一时的网民“秦火火”等人之手[5]。正因为集个人独语、人际交流、大众传播等特性于一身,微博造就的不仅仅是人与人的传播,而是所有人面对所有人的空间。因此,在这种公私边界模糊的困扰下,就会有人借助微博直播效果的真实感,粉饰和诋毁个人或公众形象与行为。表面上似乎只是记录私人行为或发表言论,而实际上是精心在博友面前上演的秀。靠制造舆论造就的热点,无论结果如何,对

8、社会道德都是伤害[6]。(二)追风式道德审判,造成无谓恐慌9在微博事件中,人们就像参与集体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