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doc

《赤壁赋》导学案.doc

ID:56014035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5

《赤壁赋》导学案.doc_第1页
《赤壁赋》导学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赋》导学案课题《赤壁赋》设计人学生姓名小组审核人学习时间第7周2012年3月20日“导学案”编号2-3-2【课程标准】古代散文阅读【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3、理解作者由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学习重点】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学法指导】讲练读三结合,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从旁点拨为辅,能有感情的背诵全文。【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了解作者苏轼。2、了解写作背景。3、借助工具书熟读课文积累特殊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

2、、特殊句式)4、能有感情的背诵全文。二、课中学习(一)、反复诵读,掌握词句1、字词正音举酒属()客徘徊于斗()牛之间山川相缪()酾()酒驾一叶之扁()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歌窈窕()()之章少()焉冯()虚御风桂棹()相与()枕藉() 2、翻译加线词语(1)白露横江(2)凌万顷之茫然(3)歌窈窕之章(4)击空明兮溯流光(5)倚歌而和之(6)苏子愀然,正襟危坐(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9)而吾与子之所其适(10)肴核既尽,杯盘狼藉3、翻译句子(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

3、上,侣鱼虾而友麋鹿(4)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乎?(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二)、读出文章的美来1、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词重读。2、读出节奏。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而观之。3、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节拍一致,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

4、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4、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读者细心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5、这篇课文为辞赋,特别注重声韵美。宜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诵读中注意韵脚和对偶句。本文的押韵字和换韵情况:第一段间天然仙第二段桨光方慕诉缕妇第三段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栗穷终风第四段往长瞬尽主取月色竭适第五段酌藉白(三)、理清结构,了解内容(四)、品味文章景

5、、情、理交融的特点问题:1、第1段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情?2、第2段怎样描写箫声的?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3、从第3段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4、苏轼针对客人的回答,阐述了什么道理,体现了苏轼怎样的思想?三、课后练习有感情的背诵全文【学生评价】预习评价·探究评价·拓展评价完成比例评价正确率评价主动性评价创新性评价100%80%60%优秀良好一般活跃主动一般创新新颖一般错题序号正确解法错因分析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自我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