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業道德教育改革的思考.doc

關於職業道德教育改革的思考.doc

ID:56001026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5

關於職業道德教育改革的思考.doc_第1页
關於職業道德教育改革的思考.doc_第2页
關於職業道德教育改革的思考.doc_第3页
關於職業道德教育改革的思考.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關於職業道德教育改革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關於職業道德教育改革的思考【摘要】分析我國職業道德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職業道德教育改革的三個建議【關鍵詞】職業道德教育改革【文獻編碼】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04職業道德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職業活動的核心要素,其作用顯現在三方面:對企業是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保證;對顧客是保證產品(或服務)質量的基礎條件;對從業者是長期穩定就業的基本要求。近幾年,雖然我國的職業教育得到迅猛發展,但職業道德教育沒有同步發展,嚴重影響和制約我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數量與質量。對職業

2、道德教育進行改革,已成為職業教育界和社會倫理界高度關註的當務之急。本文認為,職業道德教育改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展開一、更新職業道德教育觀念職業道德是人們在履行本職工作中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準則的總和,包括職業觀念、職業情感、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諸多方面內容。在東方內斂文化的影響下,我國專傢學者對職業道德的闡述和界定多是以社會本位取向為出發點,突出職業道德對人的限定性,強調人對職業道德的遵從性。在這種思維定勢影響下,職業道德教育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育目的本末倒置,幾乎所有教師都把教學重點放在課堂上

3、,放在職業道德標準講授和行為規范約束上,忽視職業道德教育的根本是培養人的職業道德判斷能力、選擇能力和解決道德沖突問題的能力。二是教學內容取舍偏廢,職業道德內容包括一般職業道德和行業職業道德,前者是對所有從業人員的共同要求,後者是對具體崗位的特殊要求。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應把具體崗位的職業道德要求作為重點,而現實恰恰給偏廢瞭。三是教育評價片面簡單,科目成績多以書面形式考核學生的道德認知來評定。這種方法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思想道德面貌,其主要缺陷表現在:重知識考查,輕行為能力培養;重筆試卷面評價,輕全方位全面評價;重任課教師個人

4、評價,輕各科教師(特別是生產實習指導教師)綜合評價。這種缺乏科學性的評價方式,很難準確反映學生真實道德水平。有些學校雖然也把學生在校的操行評定考慮進去,但職業道德的核心要素--職業活動中的道德行為表現卻始終被排擠在外為瞭改變這種狀態,應樹立新的職業道德教育觀念:拓寬職業道德的內涵,把西方個人本位取向與我國社會本位取向有機融合,取長補短。職業道德不僅僅是強加於個人的外在要求,還是個人職業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職業道德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提供一個認識和解決道德沖突的框架,還是提供一個養成自覺遵守工作道德品質的機會二、重聚職業道德教育力

5、量現階段我國職業道德教育力量處於離散狀態首先,沒有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職業道德教育主要依托職業活動進行,需要學生在職業活動中反復體驗才能養成。我國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活動的場所有兩個:一是校內實訓基地;二是校外頂崗或實習的生產企業。但大部分院校均未把其納入職業道德教育的主陣地,更談不上構建齊抓共管的格局瞭。具體表現有:實訓基地建設沒有按照職業活動標準和崗位規范進行,源頭上就不具備培養職業道德的要求;生產企業把接納學生實習放在緩解勞動力不足上,客觀上雖能讓學生提高和熟練技能,但有計劃、有目的的職業道德影響與教育基本沒有。學校德育課教

6、師(兼班主任除外)基本不涉足這兩個場所,學校職業道德教育鏈在這裡斷裂,學生缺乏教師的具體指導與幫助。人的職業道德教育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涉及道德知識認同、道德情感建立、道德意志磨煉、道德行為養成諸方面,需要創設一個讓學生對職業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產生知、情、意、行的情境,讓其不斷內化,不斷升華,反復循環,直至完成。據此,學校應營造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濃鬱氛圍,重聚職業道德教育的最大合力,下大力氣,花大功夫,重點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和提高校企合作辦學的管理水平其次,缺乏可供模仿的榜樣。職業技能傳授是

7、從模仿開始的。青年人善於學習,模仿性很強,對其而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技藝傳授中,教師應始終按職業標準、行為規范為學生提供榜樣。言教身傳,耳濡目染,日漸累積,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認識與行為習慣,即養成職業道德。遺憾的是,當下職業院校這樣的榜樣實在太少,加之這兩年職業院校實施理論實操一體化教學改革,大批專業課和專業理論課教師紛紛投入到教改行列,他們雖經短期培訓掌握一些操作技能,但離“榜樣”有較大差距。甚至有教師不嚴格按職業標準和行為規范向學生傳授技能。如果說我國職業道德教育質量低下,這就是癥結所在。為瞭強化榜樣

8、的力量,學校應造就一大批懂理論、會操作、熟悉生產過程和管理要求的一體化教師,應與企業建立互派教師制度,讓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到校內實訓基地任教,學校教師到企業參加生產和管理活動(下轉第18頁)(上接第13頁)三、調整職業道德教育途徑據筆者調查,現行我國職業院校職業道德教育途徑有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