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doc

《〈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doc

ID:56000156

大小: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5

《〈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doc_第1页
《〈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doc_第2页
《〈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doc_第3页
《〈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doc_第4页
《〈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浙江省自2007学年在高二年级开设了《〈论语〉选读》课程,至今已5年,在这5年中,执教者亦步亦趋,或摸或索,时探时寻,《〈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方式变“主导式”为“探究式”,课型安排由单一到多样化,《〈论语〉选读》课堂越来越富有创意,越来越多姿多彩,整个《〈论语〉选读》课堂“活”了。本人作为《选读》的教学实践者,虽不能“第一个吃螃蟹”,但亦追之随之,沿前驱者的步伐,有效探索《选读》课堂教学的方法。在执教过程中偶有心得,择其述之。一•主问切入,提章挈篇《论语》语言简略,材料零散,缺乏系统。在教材编排上《〈论语〉选读》用一个共同主题把这些零散的章节串连起来,采用的

2、是主题教学法,要突出主题,围绕主题,就要根据主题作适当拓展。余映潮老师在《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中提出,"主问题”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它可以大量减少无效提问,能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克己复礼》篇教学主问题:课后练习二。“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以此为主问题解读课文,由此引出:孔子的“礼"指的是什么?作为有法律地位的周礼有哪些特点呢?宋儒和孔子关于“君臣”的论述

3、不同在哪里?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室曲青亚老师说:“……最好的教法,是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而凡是有效的课堂,都是朴实严谨、动态生成和真实的。”主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而且在激发学生情感兴趣的同时也牢牢吸引了学生对《论语》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面知识的把握。如是教学《克己复礼》,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使学生懂得孔子和宋儒不同的真正原因,孔子是个知情知性的真人,而宋儒是不讲人性的“伪圣人”。《为政以德》篇教学主问题: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会更强调以法治国。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牵一“问”而动全“篇”,直

4、抵文本:孔子如何强调用德治政?通过哪些角度来论述的?本章节与当前社会该如何联系?如是引领学生去品读《为政以德》,去发现问题的异同,去归纳问题的大同,得出核心。通过主问题的设置,把本来零碎无章的文本变得有机和统一,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改变了老师唱独角戏的尴尬,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得轻松自在,学有所得。二•活于章句,正本清源《论语》的组合形式是“篇”和“章”。那如何让静态的“章”动态化呢?在实施《〈论语〉选读》的教学实践中,师生既要忠实《论语》中“章句”的原意,同时又予以“章句”创造性的解读。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5・9)此处的“与”,教材注为“赞同”。学生们认为教材上颇为牵强,

5、此处的"与''作连词何尝不可,释为"和、同”,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综合孔子对颜回的赞赏态度以及孔子和蔼谦逊的为师人格来看,这句话译作“我和你都不如他”应当是更合适的。课堂上,“人不知而不愠”;教学中,‘'不迁怒,不贰过”;循循善诱,博之以文,约之以礼,以使学生会合理地“找茬”,生发出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0・17)学生提出孔子只关心人,不问马,和他的“仁”的精神不吻合,若在句读上再作调整,变成: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样孔子既关心人的伤亡,也关心马的伤亡,只不过先人后马,先重后轻。《论语》虽是经典,但毕竟离我们时间久远。“前言”部分

6、明确标明: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具体学习要求之五:由于《论语》语言简略,前人说解往往见仁见智,阅读时可尝试作出自己的判断。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指出:是否敢挑战权威是中西方教育的最大不同,而中国最缺的就是敢挑战权威的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是课改的目标之一。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苏教版)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7、。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人教版)一段文字,两种标点,哪一种更佳?探究的症结在于:孔子到底不满子路什么?切磋琢磨为指瑕。这种“指瑕”,决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可能有两种结果:或者是通过对信息的批判性的审视,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肯定它;或者是通过批判性的审视,否定消极的因素,吸收积极因素,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时移事异,教师要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