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声誉和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ceo声誉和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ID:5597428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9

ceo声誉和盈余管理文献综述_第1页
ceo声誉和盈余管理文献综述_第2页
ceo声誉和盈余管理文献综述_第3页
ceo声誉和盈余管理文献综述_第4页
ceo声誉和盈余管理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ceo声誉和盈余管理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CEO声誉和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盈余管理的研究比较成熟,但CEO声誉定量研究较少,有两者的相互研究也就更少。本文简单的梳理了CEO声誉的含义及度量,盈余管理的含义及度量,然后梳理了盈余管理的三大动机,最后将落脚点为CEO声誉和盈余管理的文献回顾。关键词:CEO声誉;盈余管理在当今世界,声誉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对产品的价值越来越重要,声誉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驱动力。CEO俨然成为了企业的代言人,他们的声誉关乎着企业的声誉,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反过来企业的业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着CEO的声誉。这就暗示了企业管

2、理当局盈余管理程度可能会与经理人的声誉存在着某种联系。本文梳理了有关CEO声誉及盈余管理的含义、度量及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动机的文献。(一)CEO声誉的含义及度量Johnson(1993)建立了CEO声誉评价模型,将CEO的声誉划分为内部声誉和外部声誉。Jennifer6etal(2008)认为CEO声誉是通过CEO的个人能力特征、工作业绩树立的总形象,同时提出比较难得找到CEO声誉的替代变量。吴笛(2009)认为CEO的声誉是社会大众依据CEO的品质、经营能力和业绩、职业道德等的表现,所形成的评价。衡量的CEO

3、声誉可以从媒体报道CEO的频率、CEO受演讲和采访的频率、实验问卷法等方面着手。一般国内外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媒体报道CEO的频率。Milbourn(2003)用CEO的在职期限、任职方式(内部选任还是外聘)和CEO在相关行业刊物上出现次数作为CEO声誉的替代变量。Jenniferetal(2008)采用媒体对CEO的曝光频率作为其声誉的替代变量,还增加了CEO年龄和前期任职情况等个人特征作为声誉的控制变量。相对中国学者而言,吴笛(2009),待凤(2010)在研究上市公司CEO声誉与盈余管理管理时,用百度新闻搜索

4、平率来度量CEO的声誉。(二)盈余管理的含义及度量盈余管理和伪造利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的手段,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和调整应计项目使公司利益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目前普遍认可的盈余管理的定义是RM.Healy和J.M.wahlen(1999)提出的,是管理者运用职业判断和构造交易编制改变财务报告,用以是隐瞒企业实际的经营业绩,影响利益关系人的决策6目前,盈余管理计量要有三种方法主:应计利润法、具体项目法和分布检测法。这里具体分析应计利润法,该方法是将总应计利润分为可操纵性

5、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两个部分,总应计扣除可操作性应计就为不受管理者控制的应计利润,以此来度量盈余管理的程度。目前应计利润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基于应计利润法的模型主要有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行业模型等。Healv(1985)将企业总的应计利润分为可操纵性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eAngefo(1980)采用期初的全部应计利润来度量当期的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Jones(1991)基于Healy的模型基础,将销售收入的变动额和固定资产原值引入模型中。(三)盈余管理动机

6、的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不健全的治理结构,使经理人有机会运作盈余管理。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主要包括:债务契约动机、政治敏感性动机、CEO变动动机。(1)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Holthansen(1981)认为管理者操控盈余的主要是因为股东和债权人、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相矛盾。Watts和zimmerman(1994)的债务契约认为管理层操控会计利润的目的有一方面在于是债务契约。6(2)政治动机与盈余管理。目前在政治敏感性动机的研究集中在反垄断调查和金融管制两方面。cahan(1992)以48家受反垄断调查的企业为样本,

7、研究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发现在被调查当年,这些公司一定程度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盈余操作行为。Makaretal(1995)也研究得出受反垄断调查的企业会有意的低在受调查期间的会计利润水平,使得超长超额等超正常收益不被发现。(3)CEO的变更与盈余管理。有些CEO为了有更好的晋升空间,会通过盈余管理来粉饰财务报表。DeFond和Park(1997)指出为了保全自己的职位管理层会平滑盈余。贾婷(2012)分析得出:在变更当年,高管变更带来显著的负向盈余管理,而且相较于总经理变更,董事长变更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更为显著,

8、另外非常规变更会比常规变更引发更为显著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四)CEO声誉与盈余管理最近几年不少学者开始研究声誉机制和CEO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相互约束效果,steven和susan(2004)检验了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对自身声誉的影响,得出对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显著的影响其声誉。Malmendie和Tate(2007)论证了声誉较高的CEO为了呈现出漂亮的财务绩效而进行盈余管理。Jen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