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68919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8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学设计──评施茂枝教授的《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华东师范大学 倪文锦施茂枝老师的新著《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以下简称“30例”)马上就要出版了,他嘱我写个序,故有幸先睹为快。这是我一次集中阅读数量最多也最为精彩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它不仅增长了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少见识,而且对改善当下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生态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的语文课程属于经验型课程,教学更是教师凭借个人的经验在课堂上各显神通。曾几何时,语文教育界流行关于教学设计的一句名言,叫作“吃透两头”。这里的两头,一头指教材,一头指学生。意思是说
2、,教师要搞好语文教学设计,需要吃透教材和学生这“两头”。“吃透两头”作为教学设计的前提,这话本身没有错,但也暴露出局限,即这种认识把教学看成是教师凭借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的关键是把握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这就是典型的教学三要素说。但是,随着泰勒课程与教学四项基本原理,即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的逐渐普及,人们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的一致性看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尤其是上一世纪80年代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被介绍到我国以后,我国的语文教育界也形成了立足教学过程的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策略)──教学评价
3、为代表的设计三要素说,并强调教学目标(知识分类)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之间的匹配。但遗憾的是,由于许多一线教师自身的局限,他们并没有自觉地将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而是有意无意地将系统与过程分离,常常对语文教学中各种要素顾此失彼,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很显然,语文教学设计只有教师、学生与教材的教学三要素是不够的,还需要同时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估的教学过程要素。施老师的设计“30例”,从形式上看,只有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但细看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不仅有评价,也处处动态显示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的协同关系。正是这种系统要素和过程要素的密切协同,才使教学产生一种
4、叠加效应,形成优质课。这种协同虽然近乎是常识,但从最初的教师、学生和教材的教学三要素到目标、实施和评价的设计三要素,它毕竟反映了教学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以后者直接取代前者,而是以准确把握各要素的内涵为前提,并将教学三要素和设计三要素互为参照,互相叠加。如果说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要素是设计教学有效“平台”的话,那么,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内核”。“30例”值得称道的地方很多,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极具个性。一、教学目标:清晰、具体、简明众所周知,理想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结果的必然归宿,因此确定
5、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然而考察当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在目标制定中常常会犯两种错误。其一是“多而杂”。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教学目标,这本身并没有错。但这是一个原理,它并不要求生搬硬套,所有课文不管事无巨细,都要从三维目标逐一演绎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过程目标、方法目标、情感目标、态度目标、价值观目标等,少则五六条,多则八九条。其实多目标等于无目标,芜杂纷繁的目标既不利于发挥教学的导向作用,也不能引导学生实现有效的反馈。其二是“大而空”。当前我国的语文教学存在严重的“泛人文化”倾向,它必然导致教师脱离语文因素空泛地宣讲所谓的“人文精
6、神”。反映在教学目标制定上,许多教师往往从宏观而不是微观入手,习惯于制定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本来有违常理,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界却已经是见怪不怪了。由于目标过于“宏大”,加上又怕学生不懂,于是教师常常脱离课文,一味讲授结论,弘扬“人文要义”。其实,让学生理解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过程要比接受结论更重要。所以问题的实质,语文教学目标不是为了空洞地宣讲一个伟大的真理,并让学生牢记、背熟这一真理,而是要带领学生走进具体的文本、走进“故事”、走进语言,去发现、去思考、去领悟、去实践。因为当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文本的语言或不能用话语形式恰当地表达他的话语内容时,这话语内容一定是外在于
7、他的心灵的。“30例”中的案例,教学目标都以具体的教学任务的形态呈现,简洁、明了;数量大多为两三个,少而精;目标指向是在三个维度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突出语文因素。这是值得提倡的。它为如何正确制定以及制定什么样的语文教学目标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它启示我们,要根治语文教学重“人文”轻语文的痼疾,必须扎扎实实首先从目标的制定开始。二、教学过程:学教统一新世纪实施语文新课程以来,由于许多教师对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思想进行了不恰当的解读,因此不仅在语文教师的观念中,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形成了浓重的“重学轻教”的氛围,甚至出现一些极端的做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