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儒学——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路径.doc

公民儒学——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路径.doc

ID:55952748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8

公民儒学——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路径.doc_第1页
公民儒学——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路径.doc_第2页
公民儒学——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路径.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公民儒学——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路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民儒学——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路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提出如“中国灵魂”之类的育人目标,但对于“中国灵魂”的核心是什么,恐怕缺乏一些思考。日前,读到台湾林安梧教授在深圳市民大讲堂的一篇演讲稿,有豁然开朗之感,对于民族文化核心——儒家思想,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用以教化我们的下一代,深有感触。 先做公民  再做君子“公民儒学”是在公民社会年代继续发展的儒学。传统儒家强调成为“君子”,现代社会必须先成为“公民”然后再谈成为“君子”。“公民”要求最基本的你应该先做到,你想着权利时,应

2、该记着义务,先做好公民,再谈君子修养,才是真君子。买东西索要发票,捐款一定索要收据,这是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同时,索要发票收据也是一种功德,是督促商家纳税与捐款收受者合理使用捐款的约束,是一种“君子”行为。“有红灯的约束,才有绿灯的自由”这是一句很有“公民意识”的标语。人的自我完善要放在社会场域,放在天地里面。“天地有道,人间有德;天地无道,人间无德”。“有红灯的约束,才有绿灯的自由”这是一种天地之道。 人的行为规范是有层次之分的,从低到高的区别也是从公民到君子的区分:法:通过限制与约束来规范行为,是一

3、种强制性的公民限制或强迫。礼:是一种内省性的自我约束,合格公民的规范。义:稳定的修养成为一种性格与素质,君子的法则。仁:对他人的真实关怀,君子的感通(行为感动对方,导致相应的反应)。德:君子的本性道:君子的根源 有人就问,现在进到公民社会年代,儒学还有什么好恢复的?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延续达2000年之久,它的生命力核心即是“仁”。它代表人跟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关怀,一种存在的道德真实感。而这个最真实的关怀从何处来呢?来自“家庭教养”、来自对父母的孝敬。“仁者,事亲是也;义者,敬长是也”

4、。仁义礼智信都源于家庭教养。旧儒学之受到不断批判,“打倒孔家店”的呼声自五四运动后就没有断过,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三纲五伦”之说。今天如果还是这样带有专制意味地恢复儒学,必然会带来新的灾难。“三纲五伦”放在公民社会里,可以发展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爱、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群已有谅” 公民意识  小事做起父母倾听子女的声音,子女体谅父母,这是一种平等的民主意识原点。班级生活中,提出意见公开讨论,儒学在这个时代可以更坦然、明白;更平易、自然;更可以畅所欲言。不必考虑太多上下长幼尊卑,种种复杂的人情人际关系

5、。“忍受不合理的措施、忍受不合理的痛苦”,这是今天学校与社会的普遍现象,违反了作为一个公民应享受的权利和义务。集会中过长的讲话,限制学生离队如厕,是一种忍受不合理的痛苦。下课拖堂,是忍受一种不合理的做法。……今天社会的腐败现象,也是公民“忍受”之纵容。 修养是修“公德”,不是修脾气很多时候,脾气好被认为是有道德,所以单位中老好人往往能受到好评。“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君子不是不能生气,而是要看他做的事,与公共事务是否有关系。刽子手杀人不眨眼,但他脾气好得很,他都是用眼神交流,不要误认为脾气好就是有道德。修

6、养变成了修脾气,往往就会无所作为,或者纵容不合理现象的发生,离公民该有的“公德意识”越来越远。 “公民”与“人伦”的关系“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意思是说,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这段话说的是在家庭场域下,“人伦”为重。作为家里的公民,要照礼仪很恰当和气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大义灭亲”的滥用是违背儒家“亲亲相隐”思想,也违背“人本主义”思想的。现今学校的学生干部制度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左”的斗争理论下的产物

7、,“打小报告、告状”都是与公民社会不相符的东西。新时代的儒学,不是把旧的《弟子规》重新念一念就可以。《弟子规》有一些很好的东西,也有很多问题。“奉母埋儿、卧冰求鲤”这样的“孝”其实就是帝皇专制、父权高压这种意识形态下的产物,是帝皇专制化的儒家内容,不是今天生活中的儒学。 “普遍之公”大于“多数意见”儒家是“服从道理”而不以“顺服伦理”为主导的。“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意思是:如果犯了滔天大罪,向什么神祈祷也没用了!神明不是能买通的,“道、礼”是人和人之间应该有的,你不能得罪“天”。须知,我们的“天”就是“公”

8、,公民社会的公。有益于公道人心者,有益于公共事务者,能满足公共之利益者,则为是;违反公共利益者则为非。公就是普遍之义,理想之义,并不是肯定多数人之义。多数人的意志,乃至几乎全部人的意志都不能等同公共普遍意志。一位学生没打扫卫生,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表决,全班同学一致同意该同学打扫一个月卫生,为落实这一处罚,其他同学每四人一组监督他打扫。这看起来是多数人的意志,但这不符合“天道”,不应该被采纳。 作为新时代的新儒者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