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43861
大小:43.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6-17
《〈〈学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弈〉〉教学设计〈〈学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 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并在问题情境中明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中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学生有感
2、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CAI课件、头饰、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1.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1)成语游戏――――请学生在30秒钟内自由说成语。(CAI课件显示30至0的计时数) (2)介绍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故事从而揭示课题。 2.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做到读懂、读通、读不通的句子作上记号。 (2)检查初读情况,教师顺势配乐范读全文。(CAI课件播放音乐) (3)引导学生自悟文言文特点以及课文大意。 (4)过渡小结。 3.读懂,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
3、文意。 (1)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注释、插图在文中边批划,边读懂每句话,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反馈疑难问题。(CAI课件显示疑难句子) (3)自主合作解决疑难,读懂课文。 请学生下位,寻找合作伙伴,成立合作小组并选出组长。 组长根据句子难易进行分工合作。(教师组织指导小组合作) 组长将各小组成员学习成果汇总集合。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合作成果。 A.汇报疑难句子的解决情况 B.汇报小组合作成果,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内容。 (4)小结过渡 4.吟诵,创设情境,体情悟道,熟读成诵 (1)创设“学弈经验总结会”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叙说、辩论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的道理。
4、 (2)CAI播放“专心致志”成语故事,加深体会。 (3)创设“孟子讲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读、演读达到熟读成诵,进一步感悟文言文吟诵的韵味。 5.拓展,课内外延伸积累 (1)总结文言文成语故事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2)推荐几篇文言文成语故事以及搜索网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CAI显示网址)《学弈》教学反思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其博大精深昭示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悠久与灿烂。从小学开始,在学生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其重要作
5、用与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学《学弈》这篇文言文时,我以为应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经历对照注释理解、朗读、背诵、感悟等过程,享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一、反复朗读感悟方法《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⑴教师范读引好路子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
6、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⑵反复朗读读准读熟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让他们借助注音读准生字;教师也应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及时地指导学生正确地读音,并能通过反复朗读读熟课文、正确断句。(3)字斟句酌弄清意思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探究的时间,引导他们结合课后注释弄懂字、词、句的意思,并通过独立说、同桌互说等形式予以落实,待别是对课文中的“之”、“其”、“为”三个词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应引导学生在逐字精读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比较归纳,弄清他们的不同意思,总结出它们在用法上的规律。二、熟读成诵感悟道理 在学生熟读成诵、完全
7、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思考、分析、讨论如下问题:⑴两个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何不同,结果怎样?⑵《学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后有何体会?经过师生平等互动,个体感悟思考、集体分析讨论,达到共识:两个学下围棋的人在主观条件(智慧一样)和客观条件(一起向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弈秋学习)相同的情况下,却产生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一心两用。《学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