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产环节关键风险点.doc

医疗器械生产环节关键风险点.doc

ID:55926796

大小:18.7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15

医疗器械生产环节关键风险点.doc_第1页
医疗器械生产环节关键风险点.doc_第2页
医疗器械生产环节关键风险点.doc_第3页
医疗器械生产环节关键风险点.doc_第4页
医疗器械生产环节关键风险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生产环节关键风险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医疗器械生产环节关键风险点(通用要求)序号风险环节关键风险点重点检查内容1合法资质不具备合法资质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注册证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在证照载明的生产地址组织生产。2机构与人员不满足生产需求企业是否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正确履行职责;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不得相互兼任,关键岗位人员经过培训。3厂房与设施不满足生产要求厂房与设施是否是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的洁净级别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是否具备相应检测条件。4设备所配备设备不满足生产需求是否配备与所生

2、产产品和规模相匹配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并确保有效运行;是否配备满足检测要求的检验设备。5文件管理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健全。6采购采购物品不可控所采购物品是否满足需要,是否建立供应商审计制度,是否与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是否有采购记录。7生产批生产记录是否真实反应生产过程,并满足可追溯要求。26管理不按要求组织生产,无批生产记录8质量控制不按要求检验,无检验记录每批产品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检验,保留检验记录,并满足追溯要求。9销售和售后服务产品销售不可追溯是否建立销售记录,并满足追溯要

3、求。医疗器械生产环节关键风险点(无菌医疗器械)序号风险环节关键风险点重点检查内容1厂房与设施不满足生产需求是否明确生产过程的洁净度级别;现场查看是否在相应级别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是否能避免生产中的污染。2设备所配备设备不满足生产需求工艺用水应当满足产品用量和质量的要求。3采购采购物品不可控对于需清洁处理的无菌医疗器械的零配件,末道清洁处理应当在相应级别的洁净室(区)内进行,末道清洁处理介质应当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264生产管理不按要求组织生产现场查看末道清洁处理是否在相应级别的洁净室(区)内进行,

4、所用的处理介质是否能满足产品的质量;灭菌过程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在初次实施前进行确认,必要时再确认,并保持灭菌过程确认记录,可追溯。5质量控制不具备相应检测条件现场查看是否具备无菌、微生物限度和阳性对照的检测条件,是否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和检测人员。医疗器械生产环节关键风险点(植入医疗器械)序号风险环节关键风险点重点检查内容1厂房与设施不满足生产需求是否明确生产过程的洁净度级别;现场查看是否在相应级别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是否能避免生产中的污染。2设备所配备设备不满足生产需求空气净化系统、工艺用水和与物

5、料直接接触的设备、管道等是否满足产品用量和质量的要求。263采购采购物品不可控(1)是否对所需供体可能感染病毒和传染性病原体进行安全性控制并保存资料,并保存供体的记录和可追溯性文件。(2)植入性的动物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与动物定点供应单位签订长期供应协议,在协议中应当载明供体的质量要求,并保存供应单位相关资格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动物防疫合格证,执行的检疫标准等资料。4生产管理不按要求组织生产(1)现场查看末道清洁处理是否在相应级别的洁净室(区)内进行,所用的处理介质是否能满足产品的质量;(2)灭菌

6、过程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在初次实施前进行确认,必要时再确认,并保持灭菌过程确认记录,可追溯。(3)应当建立可追溯性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植入性医疗器械可追溯的范围、程度、唯一性标识和要求的记录。(4)对于涉及到生物安全性的有关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病原体,企业应当采用有效的方法灭活、去除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病原体,并对其工艺过程的有效性进行确认。企业应当保存所有与生产有关的控制记录。5质量控制不具备相应检测条件现场查看是否具备无菌、微生物限度和阳性对照的检测条件,是否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和检测人员。2626医疗器械生

7、产环节关键风险点(体外诊断试剂)序号风险环节关键风险点重点检查内容1厂房与设施不满足生产需求(1)对于有特殊生产环境的产品(如激素类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等)是否满足生产条件,处理高污染等的物料是否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2)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料是否专区存放、专人保管和发放。2采购采购物品不可控(1)外购的标准品、校准品、质控品、生产用或质控用血液的采购应满足可追溯要求;(2)应当由企业或提供机构测定病原微生物及明确定值范围;(3)应当对其来源地、定值范围、灭活状态、数量、保存、使用状态等信息有

8、明确记录,并由专人负责。3生产管理不按要求组织生产生产过程所用工艺用气、物料等是否满足要求,标识是否可有效防止混淆。264质量控制不按规定溯源、保存和留样(1)生产和检验用的菌毒种应当标明来源,验收、储存、保管、使用、销毁应执行国家有关医学微生物菌种保管的规定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应当建立生产用菌毒种的原始种子批、主代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系统,自行制备抗原或抗体,应当对所用原料的来源和性质有详细的记录并可追溯;(3)查看是否制定了留样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