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14933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4
《妙用联想巧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妙用联想巧为文》说课稿一、说教材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这“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之间,一定要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之间可以是相似的,也可以是相关的。这种思维方式,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养成。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课文中,作者往往会熟练而巧妙地运用联想,为我们提供了一道道丰盛而精致的文学美食。这就为专门的联想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加以理解、吸收与转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二、说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发现学生作文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无话可说,也
2、就是无米下锅;二是不知道怎么写,也就是有米却不会做。在初一阶段,主要解决学生找米的问题,着眼于学生生活经历,坚持写自己事,抒自己情。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学生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写自己的经历与情感。进入初二阶段,着重解决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充实生动的问题。在训练方法上,就是从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理清写作思路上入手,在梳理作文层次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内容空洞不充实,生硬干瘪的问题。经过前半学期的训练,学生在这方面问题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改变,就为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打下了较好基础,通过理性的知识整理,再在写作实践中加以巩固,完全可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
3、一个大的提高。进入初中阶段,随着学生心智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的日益清楚,为联想和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奠定了基础。三、说教法学法1.引导点拨法。因为这次作文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学习实践与写作实践中进行知识的理性提升,所以必须由教师进行引导,完成认识的转化,再通过写法点拨,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联想提升写作水平。2.练习法。在写作指导的基础上,学生先通过构思练习梳理思路,教师进行指导,然后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四、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继续训练学生梳理思路构思作文的能力。这是本学期
4、自始至终重点训练的内容,是在初一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目的在于克服信马由缰想到哪写到哪的随意性,保证写作能做到心中有数,以利于突出重点及主题。2.训练学生运用联想充实写作内容的能力。前面已做分析说明,这里不再赘述。根据训练目标,本次教学的重点确定为“联想知识由理性认识向运用能力的转化”。教学难点确定为联想知识向能力训练的迁移。通过前面阅读教学,学生对联想的概念及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如何具体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有一定难度,因此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五、说教学过程(一)引题。从学生熟悉的《七步诗》引入,对联想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二)认识联想。结合阅读教学,从
5、已学知识入手对联想有一个明晰的理性认识,将以前所学知识进行相对系统的梳理,加深对联想的认识。(三)深入理解。讲授联想在写作中的具体运用的四种情形。这是对联想这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四)明确本次训练重点,着重练习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扩展作文容量。(五)向学生讲授运用联想充实写作内容的两个要点,使学生的构思练习有章可循,以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六)实践操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的联想练习,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评议指导,让学生掌握联想的运用。(七)布置作业。通过整篇文章的写作,进一步巩固所学。《妙用联想巧为文》作文训练教案教者:陆新辉
6、 时间:2014-11-25授课班级:初二(10)班教学目标:1.继续训练学生梳理思路构思作文的能力。2.训练学生运用联想充实写作内容的能力。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运用联想充实写作内容的能力。教学难点:联想知识由理性认识向运用能力的转化。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引题。二、认识联想。回顾前面所讲联想的相关知识,对联想有一个完整理解。并通过回顾温习,了解联想在写作中的运用情况。1.丰富内容,扩张容量。2.形式与写法的学习借鉴。3.让语言生动而有灵性。4.深化主题,充实内涵。三、明确训练重点,进行联想指导。(一)联想在丰富内容扩展容量上的运用1.一件事的内容充实。2.多件
7、事的联系(二)运用的方法1.明确目的。2.抓关键词。四、联想练习。1.学生自由确定内容,从以上两种形式(一事到多事或一件事的充实)中任选一种,按照指导,拟写一个构思提纲,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2.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完善学生思路。五、布置作业。以“_______真好”为题,合理运用联想,写一篇内容丰富充实的作文。附件:那笑,那声晶莹剔透的雨滴不断坠落,那“嘈嘈切切”的雨声,仿佛纤纤玉手轻拨一张沉睡了千年的古琴,在这片宁静的天地间不绝如缕。雨滴串成万道珠帘,半遮视线,前方,景象若隐若现。大珠小珠落玉盘,不知镌出了多少精致的雨花——顺着这“花海”一直望去,前面竟悄悄绽放了
8、几许春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