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0654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9
《刘先明《创新社会管理》讲课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刘先明《创新社会管理》讲课大纲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1年5月6日 一、社会管理的概念: 社会管理,是指党委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二、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 1、协调社会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 3、解决社会问题。 4、化解社会矛盾。 5、促进社会公正。
2、 6、应对社会风险。 7、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三、创新社会管理的概念: 简言之,创新社会管理,就是对社会管理的创新;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 创新社会管理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1、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
3、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2、社会管理如果搞不好,社会发展将受到制约和影响;过去取得的社会发展成果,也将受到侵蚀。 3、没有社会管理,就没有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 1、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2、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 3、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落实科学发展的统筹兼顾的要求。 4、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六、“加强”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加强”: 1、过去一些好的做法和传统优势,还能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继续保持和发挥。 2、过去是正确的,还能适应现在的,但是,被忽视和弱化了的,要重视并强化。 (二)“创新”
5、: 1、过去有一些好的做法,有提升和改良需求和空间的,需要进一步创新。 2、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过去没有的社会管理,要创新,要尽快形成新的社会管理方法和机制。 (三)“加强”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1、“加强”为“创新”奠定了基础。 2、“创新”是过程,是方法,“加强”是目的。 3、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创新是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加强”。 七、创新社会管理的六大方面: (一)管理观念的创新: 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决改变那些片面地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单纯“管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借鉴和吸收中国行政法研究所所长莫于川教
6、授讲的八种新观念: 1、树立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尊重人格的观念; 2、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政府权力有限的观念; 3、树立行政民主、公众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 4、树立多元化、多样化、多依据的治理的观念; 5、树立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的观念; 6、树立政府诚信、社会诚信、官民互信的观念; 7、树立接受监督、责任到位、权利救济的观念; 8、树立辩证唯物、历史唯物的法治发展的观念。 (二)管理主体的创新: 要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 (三)管理方式的创新: 要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更多地运
7、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四)管理环节的创新: 要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 (五)管理手段的创新: 要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更多地运用法制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 (六)管理制度的创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