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doc

数学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doc

ID:55853334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4

数学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doc_第1页
数学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数学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摘要】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导学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根据内容设计问题进行有序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问题主体作用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

2、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期待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借助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这些理论为“导学案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就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应更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建构知识。导学案教学是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

3、生学习的方案。导学案教学实质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导学案教学是以问题为突破口、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目的的教学,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实施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利用导学案自学,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  导学案是给学生引路的,它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材料。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要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作为认识基础,重视建构问题的原型,有意识地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诱导学生进入情境,自觉地产生求

4、知欲望,主动地探寻问题本质。导学案包括八个环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基础达标、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后反思。其中,知识链接是相当于常规课堂的导入新课,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的内容。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预习能解决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而通过比较、归纳、实践等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以便新课学习时进行交流,并适时加以验证,师生共同努力得出准确、完整的答案,使知识得以提升。教师在课堂上应针对预习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点拨。基础达标是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上作进一步提升

5、,通常分为三个等级,即A为较易题,有80%同学可以做正确的;B为中档题,有50%的学生能掌握;C为拔高题,要求有10%~20%的学生能做。课堂小结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小结。课后反思是全面进行总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收获、疑惑等。例如,在“自行车的数学”问题的教学中,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导学案在学习过程环节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两种自行车,一种前齿轮的齿数48个,后齿轮的齿数19个,直径为71CM;另一种前齿轮的齿数26个,后齿轮的齿数1

6、6个,直径为66CM。问: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②上面的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车子能走多远?请你总结出计算方法。③观察课本P67面的变速自行车,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是怎样的?你可以组合出多少种不同的速度?④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运用圆、比例等知识解决了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在课堂充分展示主体作用  学生通过预习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展示课主要由学生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的重点是点拨预习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对抗质疑产生分歧时作裁判和引导。由各小组

7、通过抽签方式决定展示内容,通过展示、讲解、讨论、质疑、对抗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听、说、思、记、操作等多种能力,为终身学习、发展学习奠定基础。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追问显得非常重要,那应该怎样做呢?  1.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并教会质疑的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可以在哪里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2.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发言。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一

8、问题产生想法之后,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创设宽松的氛围,充分挖掘教材,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主动思考、自主探索、进行自我尝试;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给予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勇气。对提错问题的,也不要贸然批评,而要启发他正确思考;对于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可以因势利导、集思广益,让更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