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课练(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6.小石潭记[基础知识训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竹卷()石底以出为坻()()然不动寂寥()无人翕()忽幽邃()犬牙差()互2.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的第四篇。③.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④.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⑤.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为坻为屿B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D尔尔远逝乃不知
2、有汉惟手熟尔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3.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4.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3、)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映)5.翻译下列句子①全石以为底。 ②不可知其源。 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7.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探究拓展训练]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佚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籍,不得不
4、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仇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8.解释下列加点词及前谛视()此其所以异也()或远立而濡其首()以为瀑状不过尔尔()9.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①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原因是②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示是.10.“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这句话中用到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26小石潭记答案【基础知识训练】1.hu
5、ángquánchíyíliàoxīshuìcī2.①抒情议论散文②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③潭中景物小潭源流④六⑤B3.坻屿岩4.C5.①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②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7.略【探究拓展训练】8.仔细看……的原因沾湿……的样子9.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10.排比、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大龙湫是瀑非瀑的特点。27.岳阳楼记【基础知识训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谪守()浩浩
6、汤汤()薄雾冥冥()岸芷()汀兰皓()月千里宠辱偕()忘樯()倾楫摧虎啸猿啼()2.填空①岳阳楼与武汉的_______、南昌的_____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②从全文中找出一句概括描写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句子______。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③“海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_________,__________.3.辨析词义或或异二者之为()归吾谁与归( )而或长烟一空()朝而往暮而归 ( )极南极潇湘( )备前人之述备矣( )
7、感极而悲者矣( )众妙毕备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4――7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扁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
8、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4.在文中的空缺处填写语句5.前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A承接关系B并列关系C递进关系D因果关系6.“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