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第二轮复习-几何动态问题.doc

中考第二轮复习-几何动态问题.doc

ID:55847533

大小:36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14

中考第二轮复习-几何动态问题.doc_第1页
中考第二轮复习-几何动态问题.doc_第2页
中考第二轮复习-几何动态问题.doc_第3页
中考第二轮复习-几何动态问题.doc_第4页
中考第二轮复习-几何动态问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第二轮复习-几何动态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年级初三学科数学版本人教新课标版课程标题中考第二轮复习——几何动态问题编稿老师巩建兵一校林卉二校黄楠审核王百玲一、学习目标:了解几何动态问题的特点,学会分析变量与其他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图形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动态问题的解题方法.二、考点分析:近几年在中考数学试卷中动态类题目成了压轴题中的常选内容,有点动、线动、图形运动等类型,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强化各种知识的综合与联系,有较强的区分度,且所占分值较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几何动态问题是指:在图形中,当某一个元素,如点、线或图形等运动变化时,问题的结论随之改变或保持不变的几何问题.它是用运

2、动变化的观点,创设一个由静止的定态到按某一规则运动的动态情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动中窥定,变中求静,以静制动,从中探求本质、规律和方法,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几何动态问题关心“不变量”,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形结合思想,这里常把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联系起来,实际上是一般化与特殊化的方法.当求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建立函数模型或不等式模型求解;当求特殊位置关系或数值时,常建立方程模型求解.必要时,多作出几个符合条件的草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知识点一:动点问题例1.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CD∥AB,∠A=90°,A

3、B=28cm,DC=24cm,AD=4cm,点M从点D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N从点B同时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则四边形ANMD的面积y(cm2)与两动点运动的时间t(s)的函数图象大致是()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直角梯形、函数及其图象等.2)解题思路:当N从B运动到A共用时=14(s),当M从D运动到C共用时=24(s),因为t=0或14时,ANMD是三角形,所以t的取值范围为0<t<14.y=·AD·(DM+AN)=×4×(

4、t+28-2t)=-2t+56.所以其图象为D.解答过程:D解题后的思考:本题中有两个动点,在允许的范围内某一时刻四边形ANMD是固定不动的,可用含t的式子表示出面积y,再根据y与t之间的关系式确定函数图象.例2.如图,E、F分别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CE=1,CF=,直线FE交AB的延长线于G.过线段FG上的一个动点H作HM⊥AG,HN⊥AD,垂足分别为M、N.设HM=x,矩形AMHN的面积为y.(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x为何值时,矩形AMHN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本

5、题通过点H的运动变化,综合考查四边形、线段的比、二次函数等知识.2)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AM,而AM=AB+BM=4+BM.BM又可看作是BG与MG的差,运用△CEF和△BEG的关系可求出BE和BG的长,运用△MHG和△BEG的关系可表示出MG.解答过程:(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E=1,CF=,∴CF∥AG,BE=3.∴=,∴BG=4.∵HM⊥AG,CB⊥AG,∴HM∥BE.∴=.∴MG=x.∴y=x(4+4-x)=-x2+8x.(2)∵y=-x2+8x=-(x-3)2+12.∴x=3时,y最大,最大面积

6、是12.解题后的思考:本题中有一个动点,点H的变化引起AM和HM的变化,但AM与HM之间总有一种不变的关系,正是利用这种不变的关系求出AM,从而确定四边形AMHN的面积y与x的函数关系式.例3.如图所示,已知直线y=-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BAC=90°,且点P(1,a)为坐标系中的一个动点.(1)求S△ABC;(2)证明不论a取任何实数,△BOP的面积是一个常数;(3)要使得△ABC和△ABP的面积相等,求实数a的值.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本题中动点P的位置没有给出来,根

7、据点P的坐标特征,它应该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与y轴平行,在y轴的右侧,到y轴的距离是1.点P的位置随a的变化而在直线x=1上运动.2)解题思路:(1)因为△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只要求出AB即可.又因为A、B两点是已知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所以两点坐标可求,这样OA、OB的长可求,在Rt△OA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B.(2)求△BOP的面积可以以OB为底,点P到y轴的距离为高.底边OB不变,高为点P的横坐标1,所以S△BOP为常数.(3)注意满足条件的点P可能在第四象限,也可能在第一象限.解答过程:(1)在y=-x+1中,令x

8、=0,得点B坐标为(0,1);令y=0,得点A坐标为(,0).由勾股定理可得AB=2,所以S△ABC=×AB×AC=2.(2)不论a取任何实数,△BOP都可以以BO=1为底,点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