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1:分子和原子.doc

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1:分子和原子.doc

ID:55840752

大小:18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6-09

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1:分子和原子.doc_第1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1:分子和原子.doc_第2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1:分子和原子.doc_第3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1:分子和原子.doc_第4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1:分子和原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1:分子和原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董文瑞一、教材分析: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本课题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水的蒸发、凝结和挥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氨的扩散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利用这一结论对前述现象作出具

2、体解释,这段解释既有将古人的物质是由微小粒子组成的猜想具体化的作用,又有如何运用微观粒子运动规律来解释宏观现象的示范作用。关于分子间有间隔的内容,考虑到物质的三态及其体积变化情况在初二物理中已有介绍,没再安排有关实验,只是利用物理中所学内容,在解释学生已知现象(同质量物质三态状况下体积不同、热胀冷缩)的同时确认了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

3、形成概念。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领悟从宏观物质进入微观粒子,为学习“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作好知识铺垫。二、学情分析: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涉及的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能熟练掌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三态以及热胀冷缩。三、教学目标知识与特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成,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

5、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11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四、教学课时与教学准备:1、教学课时:(2课时)2、教学准备:品红少许、冷热水、大、小烧杯、氨水、酚酞试液、教学课件、温度计、体温表。五、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六、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七、教学方法:实验启发式与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相结

6、合,多媒体PPT课件辅助。八、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教师活动]教师拿出一束已生满桂花的枝叶,在教室内巡回走动。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闻到什么?然后教师将桂花枝叶藏在隐蔽处。又问:看到了桂花了吗?为什么桂花的香味仍然存在?引起学生思考。[学生活动]发现问题: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由此引入构成物质的粒子的知识解释上述现象。[设计意图]引出课题: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身边的素材中,抽取有启发性的情节,提出高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2、新课学习

7、:[教师活动]: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追问]:刚才桂花枝叶不见了,为什么还闻到桂花的香味?[经过讨论得出结论]:[板书]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讲解]:尽管桂花枝叶不见了,但桂花的香味仍然存在,说明构成桂花香味的粒子——分子,虽然肉眼无法看见,但却真实存在的。[PPT投影]:1、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图3-6)2、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图3-7)边展示边说明: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是目前最小的文字,小至原子的大小,说明我国已掌握了操纵原子的技术。[学生活动]边听、边看、

8、边疑,得出结论: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肉眼无法看见,但微观粒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宏观物质。[教师活动]活动与探究二: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原子的特征)11[追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PPT投影](一)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原子的特征)1、分子等粒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举例说明]: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