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837431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09
《课堂上学生不主动发言_(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你是否也觉得学生不爱主动发言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可见,在课堂上学生能否主动发言很重要。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发言,不仅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显现,个性的表现,创造力的解放,还体现了教与学之间真正实现了交往与互动,师生间真正实现了相互交流和沟通,课程上学生的主动发言是必要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觉主动的举手发言,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观点,抢
2、答老师或同学的提问,评述他人观点或作业的优缺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表露自己对学习过程的情感和体验,使课堂形成一种研究探讨、交流合作、发挥个性的自觉主动学习氛围。可是,在课堂上当你让学生主动谈自己的观点时,却常有学生不主动发言的情况,使该进行探讨的问题难以解决。通过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并且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发言的原因时是多方面的,由原先应试教育体制的原因,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意。具体问题及相应措施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原因是学生“怕说错”。学生认为如果说错了会很没面子,害怕受到同学或老师的嘲讽。首先这类学生缺乏自信,他们甚至害怕被老师提问,所以更不会主动发言了
3、。其次,这说明本班的班风还有待于改善,改变学生的观念,不要随便嘲笑他人。如果细心观察,在课堂上也常有一些欲言又止,想举手却又不举的学生,这时候老师如果点名让他(她)说,并进行鼓励一下,问题就解决了。这类学生对自己或自己的观点没有足够的信心,并且自尊心很强,觉得如果自己主动发言了,说对了自然高兴,说错了会很丢脸,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类学生虽然不主动发言,但是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只是不敢主动表露。这类学生有时候在没有被点名的情况下也会把自己的观点说出,只不过选择的是不被别人注意的方式,声音总爱混杂在集体声中,需要细心的老师去发现。学生缺乏自信,是由于极少体验成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这就
4、需要教师对学生从不轻易下结论,更不挖苦,而是尊重、鼓励、表扬。利用心理健康课组织学生做寻找优点的游戏。方法一:学生自己找自己的优点。方法二:优点大轰炸即小组同学都来找其中一位组员的优点。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进取有了信心。对个别自信心差的,找不到自己优点的同学,我让全班同学帮他找优点,帮助树立自信,同时还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趋向多元化,多层次,要能起到促进学生心身发展的作用,要多采用正面鼓励或表扬的评价语言,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要先想一想,不可随口就说。可喜的是,新课程从过去的实验到现在的实施,在课堂评价方面已经积累
5、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调研或查阅资料进行学习运用。改变教师的评价行为并不难,关键在于改变教师评价观念。第二种原因是学生感觉“不需要说”。首先学生认为老师提问的问题太简单,大部分同学都会,所以我没必要站起来回答。如果主动回答了,会被其他同学认为是过于招摇。其次是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还要讲解,根本不需要我去动脑子,想答案,我只需要等待就可以了。第三种原因是学生“不知道说什么”。首先学生对所问的问题还没找到思路,还没有组织好答案和语言,老师就等不及了,说出了答案,或提问了其他学生。这就说明教师没有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总担心学生的思考会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其次,学生对问题真的不
6、知道怎么说,教师提出的问题难,跨度大。要想克服以上两个原因,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度”即提出的问题应难宜适中,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提问要避免过于简单,若一味的问“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更可怕的是养成思维上的一种惰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索然无味。但提问过于宽泛,难度过大过深也不行,一个问题问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回答不上来不说,反而增大学生的压力,抑制了他们的思维,打击学生的兴趣
7、,致使课堂氛围也陷入尴尬的境地。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课堂提问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地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提问还应把握好“量”。我们反对“满堂灌”,但也不赞成“满堂问”,因此课堂提问要避免走入一问到底的误区,要问得适时,问得巧,问得趣,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