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86776
大小:2.63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6-01
《儿童诗两首我想.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我想高洪波高洪波笔名向川,1951年生,内蒙古开鲁人。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走近作者花苞脚丫汲取篷帐风筝柔软柳絮识记词语汲取:喧闹:吸取。喧哗热闹。词语理解思考《我想》这首诗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初读诗文,整体感知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配乐范读,认真聆听你听出了什么?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再读诗文
2、,理解内容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春天打扮的更美。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想什么干什么怎么样思考这一小节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去写的?创设情境,诗文再现一只胖乎乎的小手,抚摸着桃树枝,桃树长得枝繁叶茂,含苞待放,远处的蝴蝶和蜻蜓也过来凑热闹,好像在和桃树的花苞比美。金灿灿的阳光照在桃树的叶子上,明晃晃的,把春天装扮的更加美丽动人!自学2---4节,按照第1节的思路分小组合作学习。提示:1.每一小节都写了什么?2.按照“我想什么?--干什么?
3、--怎么样”进行交流。3.展开丰富的想象,为诗文创设情境。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蓬帐。绿色的篷帐指什么?指“大柳树”这一节主要写什么?“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枝上,并长成一棵大树。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帐篷。想什么干什么怎么样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写“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
4、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想什么干什么怎么样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这一节主要写什么?写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想什么干什么怎么样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我想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
5、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不过,飞到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我”的懂事。①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这是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
6、,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品读诗文,畅谈感受全诗共5小节,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品读诗文,畅谈感受分组赛读男女生赛读赛读童年还有很多很多美好的想法。你还会怎样发挥你的小手、耳朵、嘴巴、鼻子……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按照“我想什么?--干什么?--怎么样”的写法进行创
7、作!)小试身手,自我创作童年有很多很多美好的想法,你还会怎样发挥你的小手、耳朵、嘴巴、鼻子……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按照“我想什么?--干什么?--怎么样”的写法进行创作!)小试身手,自我创作我想(一) 我想把小手, 化作三秋桂子, 飘香宇宙, 连嫦娥也频频回望。 我想把脚丫, 化作潺潺流水, 让母亲河 永远载舟远航。 我想把眼睛 化作中秋的月亮, 榕树下的孩子我想把身体 化作肥沃的土地, 让西北部的不毛之地, 也有小麦的芳香。我想(
8、二)我想把耳朵, 高高地悬挂空中, 时时提高警惕, 让犯罪分子无处躲藏。《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作业超市(一)必做作业:1、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二)选做作业:1、在两首诗中选择一首,模仿其写法也写几节小诗,把你童年的梦想和往事纪录下来。2、课外去读一读其他儿童诗。再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