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用《荷塘月色》教案.doc

课用《荷塘月色》教案.doc

ID:55735799

大小:35.5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9

课用《荷塘月色》教案.doc_第1页
课用《荷塘月色》教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课用《荷塘月色》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荷塘月色》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3.阅读鉴赏课文4、5、6段,通过揣摩“景语”,弄清文章的写景特点。教学重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本节课主要完成课文4、5、6三段的阅读鉴赏。通过揣摩“景语”,弄清文章的写景

2、特点。一、导入新课:二、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一)诵读、鉴赏第4段1.指明一个学生朗读。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作者是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的荷塘美景,那画面为什么会这么美呢?现在我们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比较一下表达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好,大家看投影,我们来读一读。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

3、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学生思考回答。师: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修辞)3、学生试着分析这些修辞手法明确:荷叶: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荷花: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荷香: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钱钟书先生把它叫做‘通感’。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也叫“移觉”。举例子:荷波: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荷韵:4.小结本段。5、请同学

4、们朗读品味。(二)诵读鉴赏第5段(仿照第4段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分析)。1.指明一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写荷塘上的月色。2.提问: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明确: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3.提问: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画”等),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明确: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浮——描

5、绘雾的轻飘状态。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4.小结:5.齐声朗读第5段,体味作者写景的高明手法。(三)诵读、鉴赏第6段1.齐声朗读。2.提问:本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与课文第2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阅读比较后回答)明确:相同:都写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写了树、小路。不同:第2段重点写了小煤屑路的寂静、阴森,写得简略。而本段则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

6、光,再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3.提问:本段写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学生阅读后回答)明确: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的浓重气氛。4.小结。请大家再次朗读体会。5.齐声朗读第6段,体会其特点。5.课堂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