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语文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20古代诗歌五首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同学们,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古代的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它使我国的文学殿堂翰墨飘香。今天,我们将欣赏五首古诗,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让我们走近诗人,体会他们的感情吧。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方法。出示学习目标登幽州台歌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
2、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登幽州台歌》。激发兴趣,导入古诗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展示自学,夯实基础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3、(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的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1、读准下面字音。怆然()涕下()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chuàngtì2.读出韵味和节奏。前/
4、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幽州台:前:古人、来者:念:悠悠:怆然:涕: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过去。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想到。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悲伤的样子。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眼泪。4、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译文:(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原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
5、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诗,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古代,自己就是才华横溢的陈子昂,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心中是怎样想的呢?1、你能不能把登台的这个情景详细的描述出来呢?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示例:夜已深了吧?迷雾阻挡着我的前路,荆棘撕破我单薄的衣服。我独自一人登上这高台,借着微微的月光眺望远方。此时此刻,我忽然感觉自己迷失了方向,我不知身在何处,身后无人跟随,前方也没人引路。难道我错了吗?难道上天是公平的吗?遥望历史,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已经远去
6、,后世也许会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然而我却无缘相见。我感到无比的悲伤,仿佛有巨大的石块压在我的胸口,使我透不过气,那种感觉强烈地压抑着我的本就孤独的心。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自古以来,成大事者,总是孤独的。只是谁又知道我的心酸楚,谁又懂得我内心的痛苦?面对这茫茫的天宇和原野,我感觉自己是多么反渺小,沧海一粟而已,人生只有几十年罢了。我忍不住仰天长叹!我的悲伤已充满肺腑,无法抑制。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说,只是未到伤心时。在这清冷的夜晚,在这幽静的幽州台上,我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2、你能否理解诗人为什
7、么“独怆然而涕下”呢?点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合作交流,探究作者情感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重点问题。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点拨:前两句诗是从时间角度(前、后)写的。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
8、士的明君。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合作交流,探究作者情感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点拨:后两句诗是从空间角度(天、地)写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