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芩清胆汤治疗无名高热22例临床观察.doc

蒿芩清胆汤治疗无名高热22例临床观察.doc

ID:55695610

大小:4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5

蒿芩清胆汤治疗无名高热22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蒿芩清胆汤治疗无名高热22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蒿芩清胆汤治疗无名高热22例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蒿苓清胆汤治疗无名高热22例临床观察【关键词】无名高热/中医药疗法蒿苓清胆汤<Pstyle=nTEXT-INDENT:24px”>【摘要】目的观察蒿苓清胆汤治疗无名高热的疗效。方法采用蒿苓清胆汤(青蒿、黄苓、淡竹茹、姜半夏、枳壳、广陈皮、赤茯苓、碧玉散),为基本方治疗无名高热2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木方主要有清胆泻热、和胃降逆、清利下焦之功效。<Pstyle=nTEXT-INDENT:24px”>关键伺无名高热/中医药疗法蒿苓清胆汤<Pstyle=nTEXT-INDENT:24pxn>蒿苓清胆汤出自《重订通俗

2、伤寒论》。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用蒿苓清胆汤治愈22例屡治不愈的无名高热患者。体会到无名高热,除从外感、温病、湿热、内科杂症等方面治疗外,而从少阳湿遏热郁论治,选用蒿苓清胆汤,清胆泻热、和胃降逆主治,亦可收到满意疗效。<Pstyle=MTEXT-INDENT:24pxM>l资料与方法vPstyle=MTEXT-INDENT:24pxM>l.l一般资料从1995年9月〜2002年12月全部来自门诊患者。男15例,女7例;年龄17〜66岁,其中17〜30岁3例,31〜40岁3例,41〜66岁16例;病程最长16天,最短3天。起

3、病和发病季节:春季4例,夏秋季18例;全部患者均以恶寒发热、继而高热、寒轻热重为主要症状,发热多以下午为甚,伴有曰苦、心烦胸闷、呕逆酸水或黄色粘液,不欲饮食,大便干、小便黄赤短少,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数兼滑。<Pstyle=nTEXT-INDENT:24pxn>1.2治疗方法以蒿苓清胆汤为主。青蒿40g,黄苓12g,淡竹茹10g,姜半夏、枳壳、陈皮各5g,赤枚苓10g,碧玉散(滑石18g,甘草3g,青黛3g)布包,水煎,早晚各服1次。可随症加减,热甚加桁了10g,地骨皮15g,湿甚加白蔻10g;恢复期加白人参6g,

4、扶正祛邪。vPstyle=”TEXT-INDENT:24px”>1.3疗效标准痊愈:高热、心烦胸闷、呕逆等诸症消失,舌苔脉象正常,随访无异常。有效:高热减退,心烦胸闷,呕逆等症减轻,舌苔脉象好转。<Pstyle=HTEXT-INDENT:24px”>2治疗结果vPstyle=nTEXT-INDENT:24pxn>经治疗3〜5天,痊愈21例,占95.4%;好转1例,占4.6%o<Pstyle=HTEXT-INDENT:24px”>3典型病例vPstyle=MTEXT-INDENT:24pxM>例1:患者,男,66岁,199

5、6年8月23日初诊。近1周来恶寒发热,继而高热,体温在39〜41°C之间,伴有心烦胸闷,口苦呕逆,不欲饮食,大便干、小便黄少。无外感头痛、身痛、流涕、打喷嚏、咳嗽、咽痛等症状。在当地卫生院中西药治疗,用药不详,无明显疗效,随随访至今未复发。寒轻热重,下午热纳差,全身乏力,当地镇中心医院及来我处治疗。症见:精神差、面色潮红,全身皮肤灼热,体温40.5r,舌质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数而弦兼滑。西医:血、尿、大便常规,查疟原虫,拍片,B超等检查均无异常。辨证:少阳证,治以清胆泻热、和胃降逆为原则。方选蒿苓清胆汤,重用青蒿40g

6、,黄苓l()g,竹茹10g,姜半夏、枳壳、广陈皮各5g,赤茯苓10g,碧玉散(滑石18g,甘草3g,青黛3g)布包,加梅子10g,地骨皮15g,白蔻10g,二剂,水煎,早晚服。25日2诊,患者自述服药后高热渐退,自觉一身轻松,诸症基木消失,体温36.8V,脉细弦略数,舌红苔薄白。前方青蒿减至30g,去桁了加白人参6g,意在扶正祛邪,巩固疗效,3剂,<Pstyle=nTEXT-INDENT:24pxM>例2:患者,男,52岁,恶寒发热11天,甚,体温39.5〜41.5C之间,伴有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呕逆黄色粘液,大便干,小

7、便短赤。无外感头痛、身痛、流涕、打喷嚏、咳嗽胸痛等症。个体诊所治疗无明显好转,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于2002年7月26LI来我科就诊。症见:患者烦躁不安,颜面潮红,全身皮肤灼热,测体温41.5°C,脉弦数而滑,舌质红苔黄腻。西医检查:血、尿、大便、拍片、B超、查找疟原虫均正常。辨证:少阳证,治则清泻胆热、和胃降逆,方用蒿苓清胆汤主治。重用青蒿40g,黄苓13g,淡竹茹10g,姜半夏、生枳壳、广陈皮各5g,赤茯苓10g,碧玉散(滑石18g,甘草3g,青黛3g)布包,加桅子10g,地骨皮15g,淡竹叶6g,2剂水煎早晚服。3

8、日后复诊:患者自述药尽病退,巳不恶寒高热、呕逆;但仍感疲乏无力,纳差无味,要求再投药方,以防复发。查:T36.9°C,精神好转,无烦躁,脉弦略数,舌质红苔薄黄,上方去板了、淡竹茹,加白人参5g,麦芽10g,意在扶正祛邪,3剂,水煎服,每曰2次,而告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