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与莱辛戏剧表演论对比.pdf

李渔与莱辛戏剧表演论对比.pdf

ID:55659955

大小:273.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3

李渔与莱辛戏剧表演论对比.pdf_第1页
李渔与莱辛戏剧表演论对比.pdf_第2页
李渔与莱辛戏剧表演论对比.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李渔与莱辛戏剧表演论对比.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李渔与莱辛戏剧表演论对比0王芹李根王旭华[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11】l摘要:李渔和菜辛都是社会转型期的戏剧理论的领军人物。本文通过戏剧语言和演员感情的投入两方面对两人的I戏剧表演理论进行对比,以期发掘出中西方经典戏剧理论并行发展与向荣相同的美学特质。l关键词:曲情热情文贵浅自然的音乐舞台动作李渔,浙江兰溪人。原名仙侣,中年以后更名为李渔,字笠鸿,号笠翁。他是一个天才的戏剧理论家和作家,拥有丰富的创作和舞台经验。李渔的戏剧创作,被当时的戏剧界推为“所制词曲,为本朝(清朝)第一”。他生活在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明末清初,城市经济高度发展

2、,为了适应市民的需求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李渔特别擅长用于宣传道德进行大众教化的戏剧创作,同时因为养家糊口的需要,李渔不仅从事戏剧创作,还经常参与戏曲演出以谋生计。在长期的创作和表演中,李渔积累了大量的戏剧创作理论与戏剧实践经验,使他对戏曲表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莱辛是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著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莱辛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他不赞成当时循规蹈矩的程式化戏剧创作,其文学创作活动和理论实践,都是紧密结合德国现实要求、为唤起民族自我拯救意识、实现国家统一而展开的。与此同时,莱辛将自己的戏剧创作和理论批评同激发大众的市民道德相结合,从而创作出大批市民戏剧

3、,并在戏剧理论方面进行丰富的创新实践。戏剧是舞台的艺术,任何戏剧如果没有在舞台上表演实践,那么它就失去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关于戏剧表演方面的理论,李渔和莱辛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都致力于市民戏剧的创作以及理论的研究。关于戏剧表演实践的探讨,中西文论史上有着颇为丰厚的理论铺垫,而处于社会转型期戏剧市民化的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的丰富和拓展。在中外戏曲史上,李渔和莱辛可谓是社会转型期戏剧理论的领军人物,他们都致力于市民戏剧的创作及通俗戏剧理论的构建。因此,将两人的戏剧表演理论予以对比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对于中西戏剧舞台艺术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将对李渔和莱辛关于

4、戏剧表演的理论进行对比,以期发掘出中西方经典戏剧理论并行发展与向荣相同的美学特质。一、“曲情”与“热情”——感情的投入李渔和莱辛都很重视演员的感情对戏剧表演效果的影响。两人都强调将演员的感情融入到表演中,使戏内戏外的感情一致,从而使戏剧本身拥有的美感能够全部表现出来。李渔在《闲情偶寄·演习授曲》中提到: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解明情节,知其意之所在,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问者是问,答者是答;悲者黯然销魂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且其声音齿颊之间,各种具有分别;此所谓“曲情”是也。①李渔强调演员的舞台表演要和剧本的情节感情相结合,

5、这样,演员演出的时候才能够很好地掌握悲喜的分寸,从而使得表演能够达到引人人胜的效果,达到“得其义而后唱,唱时以精神贯串其中,务求酷肖。若是,则同一唱也、同一曲也,其转腔换字之间,别有一种声口;举目回头之际,另是一副表情”②与“说何人,肖何人,议某事,切某事”③的效果。演员把自己的感情和戏曲所要表达的感情结合,感情投入融合到戏曲中,戏曲才能够很好地被演绎出来,这就是“曲情”在演员身上的体现。莱辛强调演员要把自己的感情和自己的动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表演的效果,戏剧本身所拥有的美丽才能够表现出来,戏剧的表演效果才能在不应该激动的地方过分表现出来,这就

6、是莎士比亚戏剧里边的“热情的激流、雷电和旋风”④。剧作的真实情感没办法真实表现出来,作者的感情也会被埋没,整部剧的感情就没有被表现出来。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使表演效果与作者的初衷相符合,这样的表演情感才是真正适合的。演员的表演要有真实感,这种真实感主要体现在热情上。因此,莱辛反对莎士比亚式的热情。“莎士比亚所要求的在热情的激流、雷雨和旋风中加以节制的,绝不可能是这种热情。他所说的一定只是那种激烈的声音和动作。为什么在作家未感觉到需要丝毫节制的地方,演员在两方面都必须加以节制,其原因是不难想象的。声嘶力竭的叫喊,无不令人觉得厌恶。”@表演要把握分寸

7、,在不必要激动的时候不要激动;情感控制也要适宜得当。李渔也很重视理性在表演中的作用,他认为演员“欲唱好曲者,必先求明师讲明曲义”⑥,只有深刻理解了戏剧的思想、情节和人物性格,才能“变死音为活曲”⑦。并且每次表演都是对剧情、人物的全新体验、全新创造,不是“百岁登/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师生论道69场,乃为三万六千日雷同合掌之事”⑧,因为“变则新,不肖一人,勿使雷同,弗使浮泛”⑩,关键是要把握住人物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⑨。李渔并没有因为中国传统的性格。这些主要是对戏文唱词创作的要求。另外,李戏剧是表现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就忽

8、略理性在艺术创渔很重视宾白的艺术效果。历来的传奇作者,只重填造中的作用。在他看来只有两者水乳交融,融为一体地词,忽视宾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