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doc

数学课堂中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doc

ID:55529851

大小:3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16

数学课堂中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doc_第1页
数学课堂中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doc_第2页
数学课堂中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doc_第3页
数学课堂中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doc_第4页
数学课堂中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中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差异  因材施教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统一的要求,使他们都能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家庭生活条件,生长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着客观差异。如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进

2、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如果我们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必然导致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丧失数学学习信心;部分学生因“不够吃”而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同样的教育要求下,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知识水平,正视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特别是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差异,组织好教学活动。一、关注学生差异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要求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即要体现课标的统一要求,又要体现学生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做统一要求,制定差异学习目标,就是教师在承

3、认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我觉得,在掌握一节课最基本的知识基础上,有的学生知所以然,有的学生知其然就行。如,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了“基础目标”即: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发展目标”即:在教师提供的学习背景下,学生能发散性的、创造性的、想方设法的解决隐藏在生活问题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孩子都能有成就感。即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制定学生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增添学习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

4、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给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  关注学生差异  设计有层次的提问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对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空间可以大一些,对思维能力弱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空间可以窄一些。教学“比的意义”时,教材“练一练”中有这样一道题:    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比是(),比值是()。    空白部分和涂色部分的比是(),比值是(

5、)。                                       在出示图形后,提问学困生,可以只让其按照要求完成填空。如果是中上的学生,则不直接提出书上的问题,而是要求:“看到这个长方形,你能想到哪些比?比值各是多少?”对中等学生,可只要求提出教材中两个部分数量的比。对少数优秀生,还可要求其分别说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如:涂色部分和整个长方形的比是3:7,比值是3/7,空白部分和整个长方形的比是4:7,比值是4/7。问题的改变,既使学困生能够正确填空,又延伸了中上学生思考的空间,促进不同的学生对比的意义加深理解,丰富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和表述。

6、    在提问时,还应该注意,从对问题反应的速度来讲,冲动型学生往往根据部分信息或粗略思考就急于做出反应;与此相反,反思型学生思考审慎,反应速度较慢,但准确率较高。因此,对冲动型学生往往要提醒其细致思考,对反思型学生则应注意指导其学会抓住问题的关键。  三、关注学生差异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同、思维样式不一,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方式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数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展示自己的学习个性,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原有认知经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还

7、能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生成性的课程资源,通过学习过程的交流与互动,起到取长补短、思维碰撞、共同发展的目的。如:在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时我出示:某校美术组有35人,其中女生是男生的2/3,美术组有男生多少人?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有的学生用方程解,设男生有X人X+2/3X=35X=21有的学生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解35÷(1+2/3)有的学生根据按比例分配解2+3=535÷5=73×7=21还有的学生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35×2/3=21通过学生的交流互动,深刻体会到,一道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可以转化成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也可以转化成同学们

8、喜欢的按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