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合并同类项(2)》练习题

3.4《合并同类项(2)》练习题

ID:5549907

大小:1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18

3.4《合并同类项(2)》练习题_第1页
3.4《合并同类项(2)》练习题_第2页
3.4《合并同类项(2)》练习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3.4《合并同类项(2)》练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4《合并同类项(2)》练习题一、基础过关1.计算:=.2.若,那么与的值为()A.B.C.D.3.合并各式中的同类项:(1)(2)二、能力提升4.先合并同类项,再化简求值.(1),其中=3(2),其中5.已知:与是同类项,那么的值是多少?6.已知:和是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7.若与是同类项,且,求的值.8.若要使关于的代数式合并同类项后不再出现含的项,请你计算的值.9.是关于的一次多项式(),求的值.10.如图(1)是一个长为、宽为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按图(2)的形状拼成一个空心正方形.(1)图中阴影部分的正方形边长为.(

2、2)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图(1)图(2)(3)观察图(2),你能写出下列三个代数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代数式:(4)根据(3)中的等量关系,解决下列问题:若,则求的值.三、聚沙成塔数学符号的起源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

3、(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

4、,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论文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

5、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和中括号"[]"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