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4665
大小:37.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2-17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4、秦兵马俑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状物类散,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学会本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中的作用。4、凭借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的结构和内容。前准备:兵
2、马俑资料的搜集。教学时间:二时教学过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4、秦兵马俑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状物类散,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学会本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中的作用。4、凭借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3、抓住过渡句统领全的结构和内容。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教学时间:二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指名交流。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从哪些方面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
4、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2)换一种说法。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四、指导写字。1、老师示范。2、学生描红。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 第二教时
5、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自学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武士俑威武凝重骑兵俑勇猛善战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 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3、朗读有关语句。4、学习第10节引读、小结:每一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6、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物的自豪之感。三、归纳小结。1、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板书设计: 14、 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规模宏大1、
7、埃及的金字塔教材分析:这篇说明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教学目标:1、学会本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3、从本语言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学时间:二时教学过程:第一时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1、同学们知道四大明古国吗?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勤劳勇敢的四大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
8、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2、板书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二、初读、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朗读。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理解词语(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