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46022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3
《语文(心得)之浅谈问题意识如何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论文之浅谈问题意识如何培养 上饶县第三小学 严顺秀 【内容摘要】:本文所探讨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从四个方面去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发问;2、创设情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资源;3、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4、搞好综合性学习,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实践的沃土 【关键词】:学生 问题意识 培养 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意识是将问题和意识的具体内涵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机融合。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
2、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有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问题意识的培养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从而
3、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就此,我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怎样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首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发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的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的求知欲。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
4、、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对学困生。破除了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 一次,我在教学“虚”这个生字时,把“虚”写成了“虐”,一个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举起了手,指出错误,于是,我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这个学生自信的风帆高高扬起,从此提问的热情也更高了。 二、创设情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
5、必要的资源 “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向文本提问,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积极思维,自觉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精心设置问题,我们要本着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目的,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如一位教师教《鸟的天堂》时,在学生已明白鸟的天堂是指一棵大榕树后,出示两个句子:a、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b、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质疑:课文中说是只有一棵榕树,怎么说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呢?很多树在一起才能称为“
6、树林”,而“鸟的天堂”只有一棵榕树,怎么说是“树林”呢?在本教学片断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正是因为执教者从文中“矛盾”处入手,创设情境,打开了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产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主动提出问题。 三、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事半功倍。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
7、种问题,就没有创造性。 1、找题眼。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问:①谁向谁借?②为什么借?③怎样借?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过程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2、揭矛盾。课文中有些词语之间看似矛盾,但却是作者的巧妙安排。围绕这些词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文中的“焦急而耐心”;《穷人》文中的“温暖而舒适”…… 3、抓重点
8、词。课文中有些关键词是理解文章,读懂课文的突破点。引导学生在关键词处生疑,将会事半功倍。如理解《詹天佑》一文中2、3节,只要抓住“阻挠”和“要挟”就会迎刃而解。 4、抓感兴趣部分。如《田忌赛马》一文,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再如《凡卡》这篇课文,最后凡卡寄出一封信。由此,一学生问:“凡卡的信能收到吗?”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