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45213
大小:3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5-13
《语文(心得)之试说阅读教学中的“读悟结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论文之试说阅读教学中的“读悟结合” 安徽省庐江县城南小学 夏晓春 【摘要】:读悟结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要把握住读悟结合中“读点”和“悟点”就必须从文本细读入手。抓住文本的语言、细节、结构等特点,抓住语言的意义、情感和写法的特点等。读悟结合的方法有很多种。理想的读悟结合是一种无痕的结合,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结合,它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理念。 【关键词】读悟结合 读点 悟点 揉读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县级语文教学研讨会,教研员老师提出这样的一个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读悟结合,但是重在读,而不在悟。也就是说,读是
2、悟的手段,悟是读的保证;读是起点和重点,悟是中点和拐点,从悟转折再拐回读,落脚点依然在读。起先听了这句话,觉得很有道理。但是细细分析读悟结合中读什么、又悟什么?怎样进行读悟结合,到底读和悟的合理比重是多少,也就是读悟结合,孰轻孰重,这真是值得深思的。 读悟结合:读什么,悟什么 读,似乎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但是读悟结合这个词语中“读”的含义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辨析,比如,从个体阅读的形式去辨析,可能包括朗读、默读、诵读等等;也可以从群体阅读角度去分析,包括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性朗读等等;但这里的读更多侧重的是朗读,是一种理解性的朗读,一种感受性的朗读或者说是一种情感性的朗读
3、。 语文教育专家田若英很早就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知道读的重要性,但是为什么要朗读,知道的却不是很多,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觉得这个段落很重要,就读这个段落;觉得那个段落重要,就读那个段落,没有抓住朗读的重点。对于为什么要加强朗读训练,于永正也做过这样的阐述:读是理解课文和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读是培养语感的需要。读是识记的需要。读是培养认真阅读习惯的需要。这里无需进一步地展开论述。知道了朗读的重要性之后,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寻找朗读训练点,或者说是“读点”。朗读训练点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一般说来,可以从文体特点和文本的教学价值、教学目标的侧重点
4、等角度加以考虑。窦桂梅在她的文章《我这样细读文本》中提到这样的观点:语言、细节、结构、背景等角度去解读文本。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应该利用好文本细读这样的的手段,来寻找课文最具有教学价值的朗读点,而不是仅仅凭借个人的感觉。(当然我也不排除语感的重要性,只是强调在寻找朗读训练点时,理性分析十分重要) 悟,简单地说,就是想。读悟结合,简单地说,就是一边读一边想。细细地说来,读悟结合这个词语中的悟也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当然也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悟什么?从哪里方面悟?这些都是理解读悟结合这个词语中“悟”的关键。 关于悟什么?于永正曾经这样论述过:“首先是悟其语,悟其义,语言文字的障
5、碍要基本扫除,课文要读懂,至少要粗知大意。还要悟其情,悟其法,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悟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从于永正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即如何去寻找文章的体悟点,或者说“悟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找准了文本的朗读训练点和情感体悟点,当朗读训练点和情感体悟点在教学中得到恰当的融合,读悟结合就得到有效地实施,学生理解课文,把握情感,培养语感,形成能力等目标也就很容易达成了。 读悟结合:怎么读,怎么悟 至于怎么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教师又不同的引导方法。于永正是这样说的:“怎么悟?一个字:读,一边读一边想。朗读法是教语文的
6、根本方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方法。”这里于永正把朗读看成是理解课文的根本方法和重要手段。他在另一篇文章《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中写道:阅读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口诵心惟”即边读边想。老师把一篇篇课文作为例子,教学生知道从哪里想(如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想什么(如它的意思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它告诉人们什么)。 而他倡导的“五重教学法”中(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也特别强调感悟的重要性。文章这样写道:什么是重感悟?说白了,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凡是告诉的都比不上“自得”的好。很多优秀的学生的成绩好得益于多读课外书,可
7、见教师的讲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当然,教师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其中“看老师读”是于永正大力提倡的朗读引导方法之一。他说:“小学生模仿能力真是惊人,看老师读后,他们读得相当好,不仅语气、语调,就连老师的表情也‘仿’到家了。”看老师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性。(需要说明的是,课文的重点,课文中最能传神、传情而学生又不易读好的地方,最有必要让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