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38362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13
《英语(心得)之浅谈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和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英语论文之浅谈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和对策 【摘要】:高中一年级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一年,这一年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及成绩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任务能否顺利的完成。如何让高一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这是高一教师必须认真考虑和妥善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分析初、高中英语教学所面临的衔接问题,并探讨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有效方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衔接问题、对策探讨 高中一年级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一年,这一年学生成绩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那么,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分析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
2、题,探讨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自然而有效的衔接方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由初中英语到高中英语教学所面临的衔接问题 1、初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差异 《新课标》要求初中英语教学在听、说、读、写方面达到五级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达到八级,才能参加高考选拔性的考试。而且高中英语对学生口头和笔头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学习过程中应该根据目标的差异,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且一些初中,因受师资水平、学习环境、应试教育的残留思想与方法的影响,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笔头上的应试,对学生语音、听力的培养有所忽视,从而导致学生听、说方面的基本技能差。因
3、此课堂上的英语授课,学生常常会出现茫然不知所措的状况,这给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2、初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差异 因为高中大部分教师都没有从事过初中教学,因此对初中的教材体系和教学要求不很熟悉,缺乏对初中教学的研究。所以大部分学生除了承受较大的知识难度,还要适应新教师的教学风格。另外,为了适应高考应试的需要,大部分教师会有意识地增加教学内容和难度,这无形中就给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让学生感到高中英语很难,有一种畏惧心理。 3、部分学生学习依赖性太强、学习方法不恰当(如:习惯于老师对课文逐句详释,不习惯课文篇章理解和深层理解;习惯于老师教读生词,不习惯自己
4、拼读;习惯于老师对作业全批全改,重老师所给的评价等级,不注意及时纠错和反思)、一时间对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一定学习阶段中看不到明显的进步而持有放弃高中英语的学习的心理等等,也是教师做好衔接教学的障碍。 二、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一)针对心理,及时疏导 初中到高中是学生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折,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高一正是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较大变化的阶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疏导,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前提,也有助于顺利完成初中到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过渡。 1、培养自信心 初中生升到高中,都有一种兴奋的心情。但在看到长长的课文
5、以及每课多达二、三十个生词后,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免会产生畏难的情绪。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讲明初高中英语教材的不同点。并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和测试难度。并告诉学生“世上无难事,只要敢登攀”,只要大家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师生共同合作,就一定能攀上这新的高峰。 2、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国文化巨人郭沫若说得好:“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随着学习的深入,生词难记、语法难用、课文难懂、练习难做等问题都会出现。如不及时引导,学生的兴趣就会渐渐减弱;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甚至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设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讲究趣味性,做到生动活泼。在教
6、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挂图、图片、图表、简笔画以及投影仪、语音室等电教设备进行教学。 (二)查缺补漏,巩固基础 高中教师应该通读初中教材,了解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难点,以便明确初中英语和高中一年级英语的异同处,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功能和语法项目等,有目的的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高一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方案。 (三)讲明教法,指导学法 初中教学是采取“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方法。但高中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有所不同,高中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应采用听说领先、读写为主的教学方法。即在时间上读写课优先,强调进行精讲多练的语法课、进行大量精读和泛读训练的阅读课和
7、题材多样、高标准、严要求的短文写作课。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给学生讲明教法之后,还要给学生指引学法,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让高一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 1、学习习惯的指导 1)勤预习。预习对于理解新课内容和达成师生在课堂上的默契是很重要的。课前的预习就是为了给自己寻疑,有了疑问才有一种探寻答案的迫切愿望,才能重视寻求答案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所以应要求学生在学新课前都进行预习。预习主要是记忆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