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本基于语用第二单元创新教案.doc

以学为本基于语用第二单元创新教案.doc

ID:55423817

大小:258.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5-12

以学为本基于语用第二单元创新教案.doc_第1页
以学为本基于语用第二单元创新教案.doc_第2页
以学为本基于语用第二单元创新教案.doc_第3页
以学为本基于语用第二单元创新教案.doc_第4页
以学为本基于语用第二单元创新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学为本基于语用第二单元创新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学为本基于语用”创新教案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设计:冯立红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知识的立体式整合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

2、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学情分析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学习目标确立依据知识与能力学习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学习重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有情趣的语言来描述具体事物的。2、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难点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有序地写下来。课时安排《古诗两首》2课时《爬山虎的脚》

3、2课时《蟋蟀的住宅》2课时《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课时《语文园地二》5课时5、古诗两首设计者:冯立红教材简析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知识梳理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知识的立体式整合教学《题西林壁》时,要突出“横”“侧”“远”“近”“高”“低”几个字,体会诗人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地观察、欣赏。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到,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可以联系

4、学过的课文,如《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编写意图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习目标确立依据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学习重点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学习难点教学的难点是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5、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方法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学习方法自读自悟整体感知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以生定教第一课时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

6、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补充:激趣导课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2)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

7、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5.品读悟意境(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2)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