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20246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2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化学方程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2如何正确书化学方程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过程与方法: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信能力,思维能力。重点和难点1.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配合阅读。教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
2、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板书〕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板书〕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改成化学式)P+O2P2O5〔组织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为什么?(由学生回答。)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3、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板书〕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P+O2─P2O52.配平化学方程式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把短线改等号。4P+5O2===2P2O5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4P+5O22P2O5(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范围)。〔讲解〕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
4、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板书〕例如:CuSO4+2NaOH===Na2SO4+Cu(OH)2↓〔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韵语)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平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是方程式的配平,并要注意其规范化。〔板书〕三、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讲解〕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讲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质和量方面的涵义〔板书〕4P+5O22P2O5质的方面:略量的方面:略〔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可以用于化学计算,这将在下一节
5、讲。〔总结〕略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教材分析1、教材给出了两个实例来说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示范,在练习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来解题,运算要准确,以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2、本课题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所以,本课题计算的难度已经降低。初中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用一定量的反应物可得到多少生成物;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的。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只谈计算,要和熟悉、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联系起来,应当使学生十分明确地
6、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反之,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算出反应物的质量。二、教学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涵义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达到使学生能从定量的角度了解和认识化学变化的目的。以往在授课时,多采用学生先自学例题,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根据例题总结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最后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运动的格式完成大量不同类型习题的训练,以达到学生解题步骤的
7、规范和方法的熟练。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得并不顺利,针对以往的这种情况,在设计这节课时,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开始以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编成例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自己解决问题,这样使较为枯燥的计算题变得有趣味,同时,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定量计算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化学变化,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生产、科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展示学生的各种方法,由学生自己来讲解自己的不同的方法,过程中鼓励学生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