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ID:5541991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7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_第1页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_第2页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_第3页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_第4页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眼睛和眼镜导学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题:眼睛和眼镜型:_____新授___时:__1个时______授人:______授时间: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第四节眼睛和眼镜一、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3了解用眼卫生及眼睛保健的知识。二、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三、学习用具:眼睛模型、近视镜、老花镜四、学习过程:(一)提出问题爱动脑

2、筋的小明和爷爷都戴着眼睛,平时他有这样的观察和体会:爷爷看书读报时必须戴上眼镜,而看远处的物体时可以摘下眼镜;而自己看远处的物体必须戴上眼镜,而看书时可以摘下眼镜;视力正常的爸爸却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也能看清远处的物体。那么作为“心灵的窗户”人眼是如何看见周围物体的呢?小明和爷爷患各有怎样的眼睛疾病?他们各自佩戴的眼镜有什么特点呢?(二)自主探究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照相机”,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那么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观察图4-1眼球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了解眼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2眼球好像一架,晶状体和角

3、膜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3小组讨论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是凸透镜成像的那种情况?像有何特点?4认真观察图4-2,小组讨论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是我们有些同学成了近视眼,有些人成了远视眼,你们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吗?(1)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2)成因及矫正近视眼的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自远处的光汇聚在视网膜的方。所以我们要让进入眼睛的光提前发散,在眼睛前方放镜,使像成在视

4、网膜上。认真观察图4-4,观察近视眼同学的眼睛近视眼的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自远处的光汇聚在视网膜的方。所以我们要让进入眼睛的光提前汇聚,在眼睛前方放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3)自学《科学世界》眼睛的度数,并回答后面的问题。(三)知识链接: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发生假性近视以

5、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预防近视要做到: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④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⑥不躺卧着看书⑦不在走路时看书五、学习小结: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主要由瞳孔(好像照相机的)、角膜及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组成。2.近视眼佩戴矫正。3.远视眼佩戴矫正。六、达标检测:1.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视网

6、膜相当于光屏所成的像是实像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A晶状体曲度过大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眼球前后径过短D可用凹透镜纠正3.近,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4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b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

7、两种光路,在A、B、、D四种光路中,__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ABD6所示的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透镜,这种眼镜可以用于矫正_______眼。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