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17710
大小:10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5-12
《氧化还原反知识整合与考点梳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整合与考点梳理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是历年高考测试的热点,尽管年年考查,但考生答题的错误率很高,因此在高考试题中始终保持了很好的区分度。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对该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配平简单的氧化还原方程式;利用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进行计算;根据信息或综合运用以上原理和方法写出氧化还原反应。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考查热点等方面
2、,对基础知识和近三年考查热点进行梳理、分析,使复习有的放矢。 一、知识整合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1.几组基本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分析,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指反应过程):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或化合价升高)的过程; 还原反应:得到电子(或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注意: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对立统一的,同时存在
3、于同一反应中。 (3)氧化剂与还原剂(指反应物质): 氧化剂:所含元素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常见氧化剂: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I2、O2、S、N2等;②能电离出H+的物质:HCl、H2SO4、NaHSO4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氧化剂作用的实际上是H+;③不活泼金属的阳离子,如Ag+、Cu2+、Fe3+等;④某些含高价态元素的物质:MnO2、KMnO4、H2SO4(浓)、HNO3、KClO3等;⑤过氧化物:Na2O2、H2O2等。 还原剂:所含元素在反应中失
4、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常见的还原剂有:①金属单质,如Na、Mg、Al、Zn、Fe、K、Ca、Ba、Fe、Cu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P、S等;③含较低价态元素的物质,如CO、SO2、HCl、H2S、FeCl2、Na2SO3等。 (4)氧化性与还原性(指物质得失电子的性质): 氧化性:物质得到电子的性质或能力,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剂越易得电子,其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物质失去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剂越易得电子,其还原性越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5、的强弱,指的是得(或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5)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指生成物): 氧化产物: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所生成的物质或是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后的产物,氧化产物具有弱氧化性; 还原产物: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所生成的物质或是氧化剂得到电子被氧化后的产物,还原产物具有弱还原性。 2.基本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问题,在正确标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以后,要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间的对应关系: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
6、电子得失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常用于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运用守恒规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法是:氧化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还原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 2.表现性质规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一般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利用此规律可判断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及还原性,但不能判断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强弱。
7、 3.反应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如:将Cl2通人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Br和NaI的混合液中,C12首先与NaI反应;将过量铁粉加入到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Fe2+、和Cu2+的混合溶液中,Fe首先与Fe3+反应;FeBr2中通入Cl2,Cl2首先氧化Fe2+。 4.价态变化规律 高价氧化(性)低价还(原性),中间价态两边转。同一
8、元素的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价态只能归中而不能交叉。本规律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和判断(如反应KClO3+6HCl===KCl+3C12↑+3H2O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C12,电子转移数目是5e-)。 (1)岐化反应规律 同一种物质分子内同一种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岐化反应化合价的特点是: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